欢迎来到山村网

花生青枯病有何危害?如何科学防治?

2018-11-28 17:36:51浏览:46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枯病又叫“青症”、“死藤”、“花生瘟”、“死头”等是一种土传性细菌病害。那么花生青枯病有何危害?如何科学防治?


花生青枯病有何危害?如何科学防治?


  1、分布与危害


  花生青枯病较早常见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特别广东、广西、福建等,近年在北方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也逐渐成为花生重要病害,发病率极高。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以盛花下针期发病最重,结荚后病情有所缓和。该病一旦发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般发病率达10%~20%,严重的达50%~100%,对产量影响极大,甚至会造成绝收。


  2、发病症状


  花生青枯病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以花期最易发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由青枯假单胞杆菌细菌侵染所致。青枯细菌先从侵染根部开始,主根根尖变色软腐,根瘤墨绿色。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纵切根茎部,初期导管变浅褐色,后期变黑褐色。


  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在湿润条件下或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液。若将根茎病段悬吊浸入清水中,可见从切口涌出烟雾状的浑浊液。病株上的果柄、英果呈黑褐色湿腐状。


  初发病时表现萎蔫,早晨叶片张开延迟,傍晚提早闭合,主茎顶梢第一、二叶片先表现症状,侧枝顶叶暗淡萎垂,1-2天后全株叶片急剧凋萎,叶色暗淡,但叶片仍呈青绿色别于其它枯萎病。后期病叶变褐色枯焦。病株易拔起。病株枯死时通常凋萎叶片的叶绿素尚未破坏,仍然保持绿色或暗绿色,故叫青枯病。


  3、侵染循环


  青枯病病原细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病残体和土杂肥中越冬,病菌随带菌土壤、病株残体、带菌杂草以及带菌土杂肥和粪肥为翌年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借雨水、灌溉水、农事活动、昆虫媒介传播,此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至8年。


  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及自然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导管堵塞,植株失水萎蔫,尔后病菌进入皮层与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使之崩解腐烂,再次散出,重复侵染。


  从发病至死需7天,少数长达20天。病菌在寄主体内可存活7个月,在土壤中则可存活1~8年之久。


  4、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土壤、耕作制度、植株生育期和品种抗性等因素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最有利于此病发生,当土温达25℃以上,降雨的多少与迟早决定此病发生早晚与程度大小。花生播种后日均气温20℃以上,3.125rem深处土温稳定在25℃以上约6-8天开始发病,旬均气温高于25℃,旬均土温30℃进入发病盛期。


  一般时晴时雨,或久旱骤雨、土壤温湿度变化剧烈时,最易诱发本病;土壤温度与湿度骤变或地块线虫增多,造成根部受伤或腐烂时发生严重;低洼排水不良地块较高板地发生严重;连作田较轮作田发生严重;酸性土壤较微碱性土壤发生严重;草害多较草害少地块发生严重。


  特别是植地土层浅薄,保水保肥力差的粗砂土或通透性差的黄粘土,皆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植株开花前后至结荚期发病占全生育期发病率的70%以上。


  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本地常年种植的白衣花生抗病性较好,发病轻,外地引进的红衣花生抗病力差,发病普遍且严重。蔓生型品种比直生型、珍珠豆型品种抗病;南方型品种比北方型品种抗病。


  4、防治措施


  任何病害都应该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助,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是见病才进行防治,这对于根部病害,由于提前不好见到,所以一旦地上部看到症状,病害就到了发生后期,尤其是青枯病,看到植株萎蔫的时候,维管束已经被破坏,所以很多生产者发现使用了药剂防治还是有植株死亡,其实这个时候最主要的是预防控制没有发生的植株,如果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适当的药剂治疗还是有效果的。


  1)清除病原


  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一旦土壤带菌,要想彻底根除非常困难,所以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烧毁。田间病株及早拔出深埋或者销毁。


  2)选用抗病品种。


  由于品种差异在此不推荐,以本地品种为宜。


  3)合理轮作


  实行水旱轮作或花生与冬小麦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防效较好。青枯病菌为好气性细菌,在水下浸几个月,就会全部死亡。旱地可与瓜类、禾本科作物3-5年轮作,与甘薯、玉米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避免与茄科、豆科、芝麻等作物连作。


  4)加强栽培管理


  深耕土壤,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灌好底墒。播种前每667m2施石灰35-50kg。铲除杂草,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对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减轻病害发生,通过深耕、深翻、严整土地、改良旱坡地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旱地花生,播种前进行短期灌水,可使病菌大量死亡。采用高畦栽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田间荫蔽与大水漫灌。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田间积水与水流传播病害。适时中耕除草,发现病株及时清除。


  5)药剂:


  拌种:播种前,使用高巧、丰洽、佳盛等拌种剂,同时必须有杀菌剂一起拌种,一来杀死种子及种子周围的病菌,二减少虫害的发生造成的侵染入口。


  喷雾及灌根:花生出齐苗后,亩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3%中生菌素600倍液或20%噻菌铜600倍液或丰洽根保600-800倍喷雾预防。在发病初期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0%噻菌铜溶液、春雷霉素、5%络氨铜水剂300—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丰洽根保等喷淋根部,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也可以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丰洽根保800倍液等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2-3次。


  连作使土壤中病菌数量逐年增多,头1年病率为5%的花生田,第2年继续种花生,病率可增至30%-40%。粘土利于发病。土层浅、排水不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块发病重。


  提醒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油菜缺磷症及补救措施

上一篇:

油菜黄叶病的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