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豆矮缩病毒

2018-11-28 18:03:21浏览:5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大豆矮缩病毒,黄矮病毒科黄矮病毒属学名:Soybean dwarf virus异名:地下三叶草红叶黄矮病毒(subterranean clover red leaf

  大豆矮缩病毒,黄矮病毒科黄矮病毒属学名:Soybean dwarf virus异名:地下三叶草红叶黄矮病毒(subterranean clover red leaf luteovirus);草莓和性黄边病毒(strawberry mild yellow edge virus);地下三叶草红叶病毒(subterranean clover red leaf virus。 英文名:Soybean dwarf virus 缩写:SbDV

  大豆矮缩病毒分布范围较广。亚洲:日本,叙利亚;美国:加利佛尼亚州,肯塔基州,马里兰州,纽约,北卡罗那,南卡罗那,弗吉尼亚;大洋州:新南威尔士,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新西兰。

                        大豆病株

  产量损失根据栽培品种,病毒株系,蚜虫密度,感病时植物的生长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接种实验表明SDV-Y在主要的大豆栽培种上引起的损失要比SDV-D严重(Tamada, 1975;Tanimura and Tamada, 1976)。田中如果有50%大豆自然感病,产量就会下降40%,产量降低主要是因为豆荚数量的减少(Tamada, 1975)。SbDV在其他国家的大豆产区是否重要目前还不知道。

  大豆矮缩病毒主要通过种子传播、蚜虫传播和流行学(茄沟无网蚜能够以持久性方式有效的传播SbDV,它不是在取食后立即接毒而是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接毒效率也随之增加(通常大约是24小时)。病毒的潜育期为15h或更长,蚜虫持毒期为几周(Tamada, 1970)。因此蚜虫可带毒迁移到较远的地方。)

  防治方法

  牧场中白三叶草和红三叶草是病毒的侵染源,但是很难从牧场将三叶草植物完全铲除。如果大豆种植在没有或很少三叶草的区域,大豆感染SbDV的机会就少。

  改变大豆的播种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

  使用银色的聚乙烯薄膜能有效的降低SbDV的侵染(Mizukoshi et al., 1992),这项措施在大豆田里是可行的。

  化学防治

  防治SbDV可以在生长季节向田里施用杀虫剂(Tamada, 1975),杀虫剂不能阻止带毒蚜虫的迁移,但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病毒的第二次扩散(Tamada, 1975)。因此,化学防治的成功与否依赖于SbDV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相对重要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豆灰星病的防治方法及症状表现

上一篇:

大豆和性花叶病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