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豆病毒病怎么防治

2018-11-28 18:03:58浏览:94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大豆病毒病又称大豆花叶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植株矮化,结荚减少,百粒重下降,一般年份减产15%左右,重发年份减产达5
大豆病毒病又称大豆花叶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植株矮化,结荚减少,百粒重下降,一般年份减产15%左右,重发年份减产达50%以上。大豆病毒病怎么防治?小编给大家做个总结。
大豆病毒病怎么防治

  危害症状
  大豆病毒病多表现系统性症状,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叶片、花器、豆荚均可受害。幼苗受害,植株矮缩,新生叶片偏小,皱缩,甚至死亡。成株期,植株叶片受害常表现4 种症状: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通常后期病株或抗病品种上部叶片出现淡黄绿相间斑驳,对光观察尤为明显。重花叶型: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泡状凸起,叶缘下卷,后期叶脉坏死,植株明显矮化。皱缩花叶型:症状介于轻、重花叶型间,病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沿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片皱缩歪扭不整。黄斑型:轻花叶型与皱缩花叶混生,出现黄斑坏死,此外,该病还引起花器畸型,花芽萎蔫不结实,或呈黑褐色枯死,结荚数减少,豆荚廋小细短,畸形,出现褐色坏死条纹,豆粒出现斑驳,色泽多变,多为褐色或浅褐色。
  发生特点
  此病主要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简称CM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简称AMV)3种病毒中的1种单独侵染或2种或2种以上复合侵染引起。田间所表现的症状往往是混合症状。病毒主要吸附在豆类作物种子上越冬,也可在越冬豆科作物上或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播种带毒种子,出苗后即可发病,生长期主要通过蚜虫传毒、植株间汁液接触及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育温度范围15~38℃ ,发病最适条件为温度20~35℃,相对湿度80%以下。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或蚜虫发生重,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年度间春、秋季气温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及时治蚜:及时防治好蚜虫,药剂可选用10%千红或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20%苦生碱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②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无病种子,播前种子消毒处理。
  ③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无病株采种,无病土育苗,适期播种。育苗阶段注意及时防治蚜虫,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或用银灰色遮阳网育苗避蚜防病。
  ④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田外销毁,清理田边杂草,减少病毒来源。合理密植,土壤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使土层疏松肥沃,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轻病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用1~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康润1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病毒病是一类病害的总称,不过症状一般是一致的。以上就是小编个大家总结的大豆病毒病的防治要点,大家都学会了没有?更多病虫害防治方法,请访问病虫害防治专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上一篇:

大豆褐斑病怎么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