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豆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2018-11-28 18:10:39浏览:4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霜霉病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侵染源,病残体上卵孢子侵染机会少。卵孢子随种子
   霜霉病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侵染源,病残体上卵孢子侵染机会少。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寄主胚轴侵入,进入生长点向全株蔓延成为系统侵染病害,病苗则成为再侵染源。分部于我国各大豆产区,尤以东北、华北大豆生育期气候冷凉地区发生较多,多雨年份病情加重,严重的导致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霉烂,减产30%~50%。其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荚及豆粒。下面是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大豆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一、症状
  带病种子上的病菌经系统侵染引起幼苗发病,但子叶不表现症状。 当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绿,有时整个叶片变黄。天气多雨或潮湿时,病斑背面生有灰白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成株期叶片表面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斑点,后变褐色,背面也生灰白色霉层。病斑常汇合成大的斑块,病叶干枯死亡。豆荚染病外部症状不明显,但荚内常现黄色霉层,即菌丝和卵孢子。受害豆粒发白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
  二、防治方法
  1.针对当地实际情况选用抗病力强的品种。
  2.针对病菌特性,提倡三年以上轮作,减少初侵染源。
  3.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播种前药剂处理,用种子量0.3%的乙磷铝或35%甲霜灵粉剂拌种。
  4.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染源。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
  5.发病初期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防治大豆发生霜霉病。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豆落花荚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上一篇:

豆秆黑潜蝇防治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