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红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2018-11-28 18:13:22浏览:85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红薯黑斑病,又叫红薯黑疤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红薯表面出现坚硬的黑皮,个别薯肉变成黑绿色,味苦。病部木质化、干腐。且病薯含有
    红薯黑斑病,又叫红薯黑疤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红薯表面出现坚硬的黑皮,个别薯肉变成黑绿色,味苦。病部木质化、干腐。且病薯含有毒物质(莨菪素),不能食用。红花素黑斑病是红薯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无论是红薯育苗期、大田生长期还是收获储存期都有可能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红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红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
    薯苗染病初期幼茎地下部分或茎基部产生梭形或长圆形稍凹陷的黑斑,逐渐向地上蔓延,成为纵长病斑,继续扩大使幼苗茎基部全部变黑。病苗定植不久,叶片变黄,植株矮小,最后病株地下部腐烂。怎么才能有效防治红薯黑斑病?应采取综合防治,多方严控红薯黑斑病。
    1、药剂提前处理薯苗。
    将薯苗基部3~5厘米左右,用50%代森铵或5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或多菌灵700倍液浸苗基部3~5分钟,随即栽插,防病效果较好。黑斑病菌在苗期侵害薯苗主要先侵害靠近地面的白色部分,所以建议采取高剪苗可减少大田病菌。一般在离地面4~5厘米以上剪苗。
    2、加强田间管理,提前预防病害。
    结薯前喷施嘧菌酯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500倍液进行提前预防,每隔7~10天1次,连喷3~4次,并做到交替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3、加强储藏期间的管理。
    储藏期是黑斑病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时期。储藏期菌源主要来自田间的带病薯块,病菌通过运输造成的伤口侵入薯块,储藏初期,发病不很明显,在遇到高温高湿和通风条件差的时候,病害开始发病加重。一般在15℃以上病菌发展较快,10℃以下薯块又容易受冻。所以储藏适温应控制在10℃~14℃之间,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是安全储藏防治黑斑病的关键。如果采取集中窑储红薯,从开始入窑前,就应该严格控制感病红薯入窖。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防治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上一篇: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