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枇杷角斑病

2018-11-28 19:05:39浏览:64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枇杷角斑病症状】病斑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多数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赤褐色,周围往往有黄色晕圈,以后长出黑色霉状小粒


【枇杷角斑病症状】

病斑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多数愈合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赤褐色,周围往往有黄色晕圈,以后长出黑色霉状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与发生规律】

Cercospora eriobotryae称枇杷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该病终年为害,翌年3—4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在长江中下游产区,3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旬—10月底是该病严重发生期。

较温暖的地区会造成再次侵染,在干旱的条件下发病较严重,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管理粗放、树势较弱的果园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病品种。

(2)加强果园管理,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3)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果园排水,保持果园适当的温湿度。

化学防治:

在新叶长出后喷施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噻菌酯水分散粒剂5000—70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3000倍液;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20%邻烯丙基苯酚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间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枇杷轮纹病

上一篇:

解析除草剂对作物产生的药害及缓解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