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三七蝼蛄的防治方法

2018-11-29 11:26:51浏览:12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蝼蛄俗名“小土狗”、“水狗”、“地拉蛄”等,属直翅目,蝼蛄科。危害三七的蝼蛄主要是非洲蝼蛄,还有一部分是华北蝼蛄。下

  蝼蛄俗名“小土狗”、“水狗”、“地拉蛄”等,属直翅目,蝼蛄科。危害三七的蝼蛄主要是非洲蝼蛄,还有一部分是华北蝼蛄。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下三七蝼蛄的防治方法



  1.危害特点


  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特别是刚发芽的种子,也咬食三七幼苗的嫩茎、主根和根茎,将根部咬成乱麻状,使植株枯萎死亡;其次,其在表层土壤中穿行,形成许多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


  2.生活史及习性


  非溯蝼蛄在文山州大约2年完成l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越冬。蝼蛄昼伏夜出,以晚上9 - 11时为活动取食高峰。非洲蝼蛄若虫怕光、怕水、怕风,具有群集性,其孵化3 - 6天后群集在一起,以后才分散危害;非洲蝼蛄具有强烈的趋光性,用40瓦交流黑光灯可以诱集到大量成、若虫。


  非洲蝼蛄有明显的趋化性,对香甜等物质特别嗜好,对煮至半熟的谷子、稗子或炒香的豆饼、麦麸等很喜好,故可用毒饵进行诱杀;非洲蝼蛄有趋粪性,对马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质比较嗜好,所以,在堆积的马粪、粪坑及有机质丰富的地方蝼蛄很多,可用此进行诱杀;非洲蝼蛄还具有喜湿性,喜欢在潮湿的土中生活。


  所以,它总是栖息在沿河两岸、渠道两旁、低洼地、水浇地等处。非洲蝼蛄多沿河、沟渠附近产卵。产卵前雌虫在5-20厘米深处做窝。窝中仅有1个长椭圆形的卵室,窝口用杂草堵塞,既能隐蔽,又能通气,且便于若虫破草而出。每雌平均产卵30粒左右,雌虫产完卵后就离开卵窝。


  3.防治方法


  蝼蛄的防治方法与金针虫、蛴螬的防治方法大致相同。另外,还可采用以下方法:


  (l)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以及精耕细作、深耕多耙、不施未经腐熟的农家肥等,造成不利于地下害虫的生存条件,减轻蝼蛄危害。


  (2)应用马粪诱杀。可在七园内挖30厘米见方、深约20厘米的坑,内堆湿润马粪并且盖草,每天清晨捕杀蝼蛄。


  (3)毒饵诱杀。早春发现蝼蛄危害时,用0.5千克40%一50%的乐果乳剂兑5千克水拌50千克炒至糊香的饵料(麦麸、豆饼、玉米碎粒等),每隔3 -4米刨1个碗大的坑,内放一大把毒饵后再用土覆上。每亩可用毒饵1.5~2.5千克。


  (4)夏季挖窝毁卵。在蝼蛄盛发地块,当蝼蛄产卵盛期,用锄头刮去表土,边锄边看,发现产卵洞口后,往下挖10~18厘米,即可挖至卵,再往下挖8厘米左右,还可把雌蝼蛄挖出消灭。


  (5)药剂防治。施药前必须做好虫情调查。选当地虫害发生较重的七园进行挖土调查。每点挖50厘米×50厘米×30厘米土方,每平方米有蝼蛄0.5头以上,或用目测隧道法,一般每2条隧道有虫l头以上即可进行药剂防治。


  所用药剂有:每亩用50%辛硫磷颗粒剂2.5千克,掺干细土30千克拌匀,撒于畦面,然后进行耙地,使药土混合;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3%米乐尔颗粒剂5公斤/亩同上法施用,也可用480乐斯本乳油每亩150 - 200毫升,兑水200千克,浇灌三七植株根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八角金盘介壳虫的防治措施

上一篇:

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