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蒲公英白粉病

2018-11-29 21:34:18浏览:5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蒲公英白粉病 蒲公英白粉病【学 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又称黄花郎、奶汁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全

 

蒲公英白粉病 

 

 

蒲公英白粉病
蒲公英白粉病 

【学    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又称黄花郎、奶汁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症    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生稀疏的白粉状霉斑,一般不大明显,后来粉斑扩展,霉层增大,到后期在叶片正面生满小的黑色粒状物,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病    原】:Sphaerotheca fusca (Fr.) Blμm.称棕丝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子囊果生在叶上,散生;生在叶柄、茎、花萼上时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0—95μm,具3—7根附属丝,着生在子囊果下面,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8—3倍,具隔膜0—6个,内含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少数具短柄,大小50—95×50—70(μm),内含8个或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矩圆形,大小15—20×12.5—15(μm)。 

【发病规律】: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土表越冬,翌年4—5月放射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落到健叶上后,只要条件适宜,孢子萌发,以侵染丝直接侵入蒲公荚表皮细胞,并在表皮细胞里形成吸胞吸取营养,菌丝匍匐于叶面。晚秋在病部再次形成闭囊壳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栽植蒲公荚时,应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2)收获后要注意清洁田园,病残体要集中深埋或烧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蕺菜白绢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上一篇:

蒲公英的两种常见的病害的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