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人参立枯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2018-11-29 21:53:05浏览:24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人参立枯病在各个栽培地区均有发生,常造成播种地参苗成片死亡,在苗期的危害最大。人参立枯病不仅为害一、二年生幼苗,甚至三、
人参立枯病在各个栽培地区均有发生,常造成播种地参苗成片死亡,在苗期的危害最大。人参立枯病不仅为害一、二年生幼苗,甚至三、四年以上的植株在生育初期亦常受害。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人参立枯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人参立枯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症状
  多发生与土壤干湿土交界处。病部初呈梭形、黄褐色斑点,逐渐凹陷,横向扩展绕茎一周时,茎部呈褐色环状缢缩,致茎叶逐渐萎蔫,参苗站立枯死,故称“立枯”。参苗受害严重成片时,叶片萎蔫下垂,茎部变软、弯曲、倒伏。湿度大时,病部生出淡褐色蛛网状菌丝。种子被害则导致腐烂;未出土幼苗受害则死在土中,造成缺苗断垄。
  病原特征
  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病菌菌丝分隔明显,初时无色,老熟时黄褐色,多呈直角分枝,分枝基部多略缢缩且具分隔。老熟菌丝常形成成串的桶形细胞、逐渐聚集交织形成菌核。菌核似菜籽或米粒大小、深褐色。有性阶段自然情况下很少形成。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参籽混杂菌核也可传带。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翌春土壤温湿度适宜时,病菌萌发可直接穿透浸染植株,以后发病植株产生病菌,可向四周浸染、蔓延,扩大危害。
  立枯病病菌对湿度要求不严格;生长最适温度20℃~30℃。春季温度连续偏低、湿度大时易于浸染。在参苗过密、郁闷窝风条件下,植株发育不良,幼苗抗病力减弱,病菌易于侵害幼苗。病害通常较猝倒病要求温度稍高,发生稍晚。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发生,6月下至7月上旬为盛期,7月中旬基本停止为害。
  防治方法
  1.田间管理
  (1)秋播田在早春要及时松土、覆膜,提高地温。
  (2)及时挖好排水沟,严防雨水漫灌参床;
  (3)及时松土、除草,减少土壤板结,降低田间湿度;
  (4)严防参棚漏雨,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5)发现病区,及时用有效药剂浇灌、隔离,控制蔓延。
  2.安全用药
  (1)种子消毒: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消毒,杀死种子携带病菌。可用适乐时5—20倍液拌籽或浸籽、50—100倍液沾栽。
  (2)土壤消毒:播种前,用99%恶霉灵0.5--1克 米达乐1克/平方米处理土壤;
  (3)畦面消毒:参苗早春出土前,可用99%恶霉灵300倍液与米达乐300倍液、或99%恶霉灵300倍液与72%农用链霉素100倍液混用、或喷洒床面,借雨水使药液均匀渗入2-5厘米床土层。
  (4)病区处理:用适乐时750倍液、或99%恶霉灵3000倍液与天达参宝600倍液;99%恶霉灵3000倍液与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混用、或99%恶霉灵3000倍液与米达乐500倍液混用浇灌,使药液渗入床土下病害发生部位。可迅速控制病害的蔓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人参灰霉病的防治技巧

上一篇:

人参斑点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