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金边吊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2018-11-29 22:53:39浏览:38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黄栀子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黄栀子褐纹斑病
 黄栀子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黄栀子褐纹斑病是黄栀子一种常见的病害,褐纹斑病会导致黄栀子落花、落果、落叶,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对于黄栀子有着较大的危害,我们要及时的进行防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栀子褐纹斑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黄栀子褐纹斑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但也为害花萼至宿生萼和果实。发病初期,叶、萼上出现淡黄色、黄色、桔黄色至褐色小点。以后继续发展,变成具有褐色环纹,中央呈白色、灰白色、桔黄色,边缘有淡黄晕圈的圆斑。叶萼上几个、十几个、数十个浅色圆点斑,好像天上的星星,故此期称星点斑。其后逐渐随病程的深化,症状演变为三种类型。

  星点斑:病斑不再扩展,边缘褐环加粗,颜色变深呈黑褐色隆起线,而其中央仍作浅色圆点的星点斑,可遍布全叶。

  轮纹斑:病斑圆形、半圆形,斑中央为浅色圆点,周围多有黄色晕圈,轮纹明显呈褐色同心圆状。

  褐色云纹斑:病害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急性发展。病斑上环纹宽广、颜色浅、轮纹隐约,边缘暗褐色或呈水渍状、不增厚、病健交界处不明显。有的数个病斑合并成土黄色、黄褐色暗褐色的椭圆形、半球形、多角形大病斑。叶上呈现深浅褐色相间的云纹。

  后期,在病斑上(除星点斑外)散生或密集针尖状小黑点,两面生。潮湿条件下长出淡灰色或稍带亮绿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最后在深褐色萼和灰白色叶、果病斑上产生黑褐色乳头状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囊座,叶面较多,背面稀少且色淡。

  发病规律

  病菌在罹病叶、残留果及其萼片上越冬,翌年3~4月份形成子囊座,子囊孢子陆续成熟后借风、雨水、昆虫等传播。侵染新的叶、萼,出现病斑,随后产生分生孢子,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病害轻重与立地条件、气象因子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边行,特别是迎风边行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渍水地比地势高排水好的林地发病率高。郁闭度大的林分病害也较重。湖南湘潭地区,6—8月份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大量飞散传播期,此时间内如逢降雨多风,则病菌迅速蔓延为害而病重。还有,早春低温寒潮,正值黄栀子开花现蕾期间,此期连续阴雨连绵,极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侵染传播,发病严重。

  不同品种或类型的黄栀子抗病性差异很大。如树型圆头,树势开阔,枝条健壮,倒卵圆形大叶、叶色浓绿、叶肉质地厚的黄栀子很少感病。反之,树冠尖顶,枝条稠密、瘦小,披针形、黄绿色小叶,叶肉质地薄的栀子则极易发病。

  防治措施

  1.生产中淘汰容易感病的黄栀子,同时选用、培育、发展抗病品种或类型,这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

  2.加强整形修剪:黄栀子的树型一般以单主干开放自然形比较理想。修剪应侧重主干主枝上的抹芽除萌,同时将病虫枝、叶、残留小果、杂草灌木、萌芽条、藤蔓,以及树内部过密的细弱枝等剪除清理。冬天结合清园、冬培,修整树型,既可根除和减少病原潜伏场所,又有利于黄栀子通风透光,充分利用空问,调节树体各部分的分配,减少不必要的营养损失,促进树木生长茁壮,提高其本身抗病能力。

  3.保花保果措施:在黄栀子花谢四分之三左右,采用“九二O”30~45mg/kg,或0.5%硼酸液,或食醋50倍液,择无雨天气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可以促使花、萼、果等健壮生长发育,抵御病菌侵袭,防治落花落果。

  4.治虫:虫害造成伤口并且带菌传病,因此及时防治各期害虫,如大透翅天蛾、卷叶螟、龟蜡蚧等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方法。

  5.苗期病和重病区实行药物防治:发病前期采用1%波尔多液叶面喷雾,即早春黄栀子刚展叶时开始,隔半个月1次,连续2—3次,预防初次侵染。6~8月份发病盛期,采用50%代森锌600~800倍液,或36%代森锰200~300倍液喷洒,每月1次,连续3次,可以控制病害蔓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榆树枯萎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上一篇:

根结线虫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