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油茶软腐病

2018-12-02 21:07:02浏览:66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对油茶苗木的为害尤为严重。在病害暴发季节,往往几天内成片苗木感病,引起大量落叶,严重时株

 

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对油茶苗木的为害尤为严重。在病害暴发季节,往往几天内成片苗木感病,引起大量落叶,严重时株病率达100%,严重受害的苗木整株叶片落光而枯死。
    
症    状】:叶上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也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发生。侵染点最初出现针尖样大的黄色水渍状斑,中心可见一稍隆起的接种体蘑菇型分生孢子座的遗留物。叶片侵染点1个到多个,几个小病斑可扩大联合成不规则形大病斑。侵染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斑扩展迅速,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呈淡黄褐色,形成“软腐型”病斑。这种病叶常在二三天内纷纷脱落。侵染后如遇天气转晴,病斑扩展缓慢,棕黄色至黄褐色,中心褐色,边缘明显,形成“枯斑型”病斑。这种病叶不易脱落,有的可留树上越冬。
    叶片感病5~7天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病斑上陆续产生许多近白色、淡黄色乃至淡灰色的蘑茹型分生孢子座。
    病害能侵染未木质化的嫩梢和幼芽。受害芽或梢初呈淡黄褐色,并很快凋萎枯死,呈棕褐色,可留树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其上可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
    感病果实最初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土黄色至黄褐色圆斑,与炭疽病初期症状相似,但软腐病病斑色泽较浅。侵染后如遇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组织软化腐烂,有棕色汁液溢出。如遇高温干旱天气,病斑呈不规则开裂。
    
病    原】:油茶软腐病病原菌是个多寄主病菌,除侵害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外,也侵害小果油茶(C.meiocarpa)、攸县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花油茶(C.semiserrata)、红山茶、茶树(Thea sinensis)等山茶属树种,还侵害其他14个科的50多种植物。
    病菌的无性世代是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 Liu,Wei et Fan),该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两种形态特征和习性完全不同的分生孢子座。在通风湿润、干湿交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蘑菇型分生孢子座。这种分生孢子座垫状、半球形,具短柄,近白色到淡灰色,成熟时顶部宽315~563μcm,高113~225μm(柄部在内),由许多从柄部顶端幅射状伸向边缘的分生孢子梗所组成,容易脱落。新鲜的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在培养皿内保湿,不遇寄主时,蘑菇型分生孢子座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覆盖表面,形成“黑顶蘑菇”,则丧失其侵染能力。
    在高湿、不通风条件下,病斑上常形成非蘑菇型分生孢子座。这种分生孢子座黑色,垫状,无柄,单生或连生,与叶组织连在一起,不易脱落,成熟时周缘被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所覆盖,宽57~168μm,高45~85μm,没有侵染能力。林间常在病落叶堆中可找到。
    分生孢子梗无色,5~8横隔,稍弯曲,双叉分枝5~9次,产孢细胞外露,瓶梗单点产孢。分生孢子淡青色,近球形,基部平截,无隔,直径2.1~3.7μm,领肩明显,基生,连生,常发生粘连而呈黑色粘质孢子团。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未发育成熟的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冬季留于树上越冬的病叶、病果、病枯梢及地上病落叶、病落果是病菌越冬地场所。翌春当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菌丝开始活动,雨后陆续产生蘑茹型分生孢子座,是病害的初侵染源。晚秋侵染的病斑黄褐色,是病菌主要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越冬病叶及早春感病病叶,在阴雨天气,能反复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当环境不宜侵染时,蘑菇型分生孢子座能在病斑部或侵染处渡过干旱期,到下次降雨时再行传播侵染。
    气温在10~30℃间,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均能发生侵染,但以15~25℃发病率最高。超过25℃发病率显著下降,低于15℃,能发生侵染,但潜育期长,病程缓慢。蘑菇型分生孢子座的传播和侵染都需要雨水及高湿的环境,因此适宜侵染的温度范围内,空气湿度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十密切。据试验在不保湿条件下,相对湿度低于98%,便不能发生侵染。在林间只有阴雨天才能满足这一条件。所以油茶软腐病只有在阴雨天发生。每次中到大降雨后,林间相继出现许多新病株、新病叶。雨量大,雨日连续期长,新病叶出现多。反之则病叶少。4~6月是南方油茶产区多雨季节,气温适宜,是油茶软腐病发病高峰期。10~11月小阳春天气,如遇多雨年份将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山凹洼地、缓坡低地、油茶密度大的林分发病比较严重;管理粗放、萌芽枝、脚枝丛生的林分发病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 防治上应以营林措施为主,加强培育管理,提高油茶林的抗病能力。采穗圃、苗圃等可考虑药剂防治。
    营林措施:1.改造过密林分,适度整枝修剪:改造密林,去病留健,去劣留优,既是增产措施,也是防病措施。江西省红亮垦殖场1976年对过密林分进行隔行疏伐,次年病情指数下降24.7%。2.冬春结合整枝修剪,清除越冬病叶、病果、病枯梢:浙江省常山油茶研究所1979年早春对23株重病株实施清除越冬病叶、病果、病枯梢处理,病情指数下降83.3%,对照区病情指数上升7%。1980年早春对发病较重的206、309号林地进行清除病源为主的修剪,结果处理区病情指数比上年下降38.6%,而对照区则比上年上升18.2%~46.9%。3.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加强苗圃管理。圃地要及时松土除草,培育大苗要疏密相宜,适度疏枝修剪,发现病苗及时仔细清除病原,防止蔓延。病果种子可能带菌,避免从病树上采种。
    化学防治:研究表明,波尔多液、多菌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根椐油茶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应注意选择附着力强、耐雨水冲刷、药效持续期长的药剂。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晴天喷药后附着力强,耐雨水冲刷,药效期持续20天以上,防效达84.4%~97.7%,是目前较理想的药剂。喷药时间以治早为好,第一次喷药在春梢展叶后抓紧进行,以保护春梢叶片。雨水多、病情重的林分,5月中旬到6月中旬再喷1~2次,间隔期20~25天。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油茶根腐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上一篇:

油茶炭疽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