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榔榆丛枝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2018-12-02 21:31:06浏览:81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榔榆也叫小叶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榔榆是制作桩景的
榔榆也叫小叶榆。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斑驳,枝叶细密,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与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适。榔榆是制作桩景的好材料,其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荫,适应性强,根深,萌芽力强,丛枝病是危害榔榆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榔榆丛枝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榔榆丛枝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症状:
  病害开始发生在个别枝上,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许多细弱小枝,节间变短,叶序紊乱,叶小而黄,有不明显的花叶状。有时部分叶片皱缩,病枝上的小枝又不抽出小枝,至秋天常簇生小团,小枝愈来愈细弱,叶片也愈来愈小,外观像鸟巢。小枝多直立,冬季落叶后呈扫帚状。小枝常冬季枯死,次年又发生更多的小枝。如此反复,不久即枯死。但大树发病后发展就较慢,影响也较小。
  病原:
  榔榆的丛枝病由类菌质体所致,病原在韧皮部。
  发病规律:
  榔榆的丛枝病的发展规律,据初步调查,1至2年生的根殖苗,林粮田间栽植苗发病率较低。成片的行道树的发病率较高。密植的、原茬的发病率也较高。病害发生可能与海拔高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栽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就没有发病。 病害可以通过带病种根及苗木的调运而传播。昆虫(叶蝉类)有可能传播发病,但尚待研究证明。生长健壮的桐树被侵害后,可以不表现症状(隐症)。这种无病状的寄主有可能被选为采根母树的危险。实生苗不发病或发病很少。
  防治措施:
  a.消灭病虫(如:茶翅蝽)。
  b.培育苗木要严格选用无病植株作为采根树,不用留根苗和手茬苗,发病严重的地方可以用种子育苗代替根插育苗。
  c.发病初期,常是个别枝条轻度发病,对开始表现症状的丛生枝条及早锯掉,据近几年来的观察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修剪病枝时,应连同部分健康枝条锯掉,效果较好。春夏修剪病枝较秋季修剪的效果好。
  d.发病后,除及早修除病枝外,也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方法有:(1)髓心注射:可于树干基部(离地面4至5寸)病枝一侧上下钻两个洞,涤直髓心,用注射器将兽用土霉素碱溶液(配成每毫升含1至2万单位的溶液)徐徐注入。治愈率与原病株发病轻重有关,一般轻病株较重病株容易治好,而重病株治好后有的还可能复发。较多的病情有减轻。治疗的时间与效果也有关,一般8月后注射的无效。另外,注射量和病情轻重、桩景树体的大小等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2)断根吸收:即在(根)桩景的基部挖开土壤,在暴露的根中选1厘米粗细的截断,将药液装在瓶内把根插入,瓶上用塑料布盖严,经一定时间后,药液就被吸人树体。(3)修枝涂药:即在修除病枝后的伤口上涂土霉素、凡士林药膏,然后用塑料布包扎伤口,这样效果比单纯修枝好。(4)根殖苗叶面喷洒:在苗木生长期间用2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喷洒1至2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重病株一定要及早挖除,在发病不多的新区更应及早挖除(包括病株根蘖),修除病株与挖除病株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用药剂防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榔榆炭疽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上一篇:

小叶黄杨根结线虫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