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刚竹秆锈病的防治方法

2018-12-02 21:58:12浏览:87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刚竹秆锈病主要为害刚竹、淡竹、箭竹、苦竹等多种竹子的竹秆。5~6月间,多从竹秆基部或中、下部的竹节两侧产生椭圆形或长梭
葫芦链格孢黑斑病防治技巧
   刚竹秆锈病主要为害刚竹、淡竹、箭竹、苦竹等多种竹子的竹秆。5~6月间,多从竹秆基部或中、下部的竹节两侧产生椭圆形或长梭形黄褐色粉质垫状物,严重的扩展到小枝上。后期病斑呈黑褐色枯斑,造成竹秆变黑或倒折,影响观赏。刚竹秆锈病的防治方法
  病原
  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et Br.) Magnus称竹毡锈菌,属担子菌门真菌。夏孢子堆生在茎的角质层下,椭圆形至长圆形,大小0.5~1.5×0.3~ 0.5( mm)。夏孢子近球形,单胞无柄,有刺,浅黄褐色,大小19~27×15~20(μm)d冬孢子堆群生在茎的角质层下,后裸露隆起。冬孢子广椭圆形,双细胞,淡黄色,大小25~45×19~32(μm),柄细长,200~400μm,无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不成熟的冬孢子或菌丝体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冬孢子堆充分吸水后,气温10~25℃条件下,冬孢子萌发,冬孢子堆于4~5月间雨后吸水脱落。夏孢子堆产生在冬孢子堆下,每年只产生1次。5~6月进入夏孢子发生期,借风雨传播,侵入竹杆,它是该病唯一的接种体,潜育期7~19个月。夏孢子萌发必须有水滴,萌发适温17~32℃,最适为21~25℃。竹林生长过密;林地湿度大、湿气滞留、不透风易发病。竹种有抗病性差异,刚竹、桂竹发病轻,早竹、毛竹次之,淡竹发病重。
  防治方法
  (1)3月前,在密林处砍伐4年生以上老竹、病竹,砍除时竹桩要低。对发病率不超过10%的竹林,结合常规采伐即可控制该病发生。
  (2)对病竹林附近500m内的竹子必须同时涂药防治,以免夏孢子传播蔓延。重病竹林,涂药后需进行抚育。涂药方法发病率在10%以上时,需于每年3月上中旬,用重柴油或20%三唑酮10倍液涂在病株的冬孢子堆上,1年1次。切忌漏涂。对新发病株要仔细查找,每块病疤上药液要充足;坚持3、4年,至老病竹被逐渐砍除为止。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芙蓉树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马林光烟煤病的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