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泡桐炭疽病

2018-12-03 22:15:44浏览:91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泡桐炭疽病  【分布及危害】:  泡桐炭疽病在我国华北、西北、中南、华东等地区都有分布。以河南省郑州、开封、陕西省关中和
泡桐炭疽病 泡桐炭疽病
  【分布及危害】:
  泡桐炭疽病在我国华北、西北、中南、华东等地区都有分布。以河南省郑州、开封、陕西省关中和陕南地区发生最为普遍……国外在日本、朝鲜等地有发生。
  泡桐炭疽病对泡桐(Patdownia)实生幼苗及高生长不足1m的细弱插根苗危害特别严重。60年代初在河南省的郑州、开封及陕西省的渭南、西安、汉中、宝鸡等地苗圃中,常使出土幼苗损失90%以上,导致播种育苗失败。
  【主要特征】:
  此病主要发生在苗木上,幼树和大树的叶柄、新梢等有时也受害。实生苗在1~2对真叶时即可发病,叶和幼茎上出现暗绿色斑点,可使幼苗枯死。苗木长出真叶以后,在嫩茎、叶柄和叶片上,出现许多失绿斑点,以后扩大变褐。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褐色;叶柄和嫩茎上的病斑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mm,褐色,微凹陷。在潮湿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病斑内长出许多小黑点状的分生孢子盘。后顶破表皮,散出粉红色胶状分生孢子堆。叶柄上许多病斑连片后,造成大量落叶。嫩茎上许多病斑环绕后,可使苗木地上部枯死。高生长超过1m的实生苗或埋根苗,由于植株健壮,病斑仅发生在叶柄和绿茎上,使下部病叶早落。幼树和大树的叶柄也可感染炭疽病,使叶片变黄早落。特别是患丛枝病的小枝小叶易感病。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茎、枝病斑内越冬。4~5月间降雨后,从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成为初。次侵染菌源。病菌对幼嫩组织侵染力最强,孢子萌发后可直接侵入,潜育期4~6天。在河南省郑州及开封等地,4月下旬开始在留床病苗上见到产生的孢子堆。5月中旬至6月上旬实生苗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重复侵染发病可持续到8月底。病害发生的轻重与育苗方式、苗木密度、肥水管理水平以及发病期间的降雨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实生苗比插根育苗发病严重。栽植过密,如每亩超过千株,则苗木生长细弱,容易感病。前期苗木生长缺少肥水,植株矮小,容易感病。6~7月降雨次数多,空气湿度大,则发病重。
  各种泡桐的实生苗,均不抗病。特别是在1~2对真叶时染病,由于根系及植株幼小,往往大批病死。实生苗和根生苗高生长不足1m且细弱黄化者,也容易感病,病株在8月间即可落叶以至枯死。根生苗和平茬苗由于植株粗壮,生长迅速,则感病很轻。
  【防治方法】:
  防治此病必须采取下列综合措施:①培育实生苗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温床,及早播种,然后挑选出土的健壮苗,带土移栽于露地圃中,适时追肥浇水,促使苗木迅速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和抗旱能力。③插根育苗并加强田间管理,可避免炭疽病的侵染。③泡桐育苗地应远离泡桐大树和有丛枝病的植株,防止大树及丛枝病株上的越冬炭疽菌传播到苗木上为害。④5~6月向小苗上喷1:2:2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2~3次,有良好防病效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桑树断枝病的防治技术

上一篇:

泡桐常见病害防治方法介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