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杨树黑星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2018-12-04 09:41:49浏览:35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杨树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因为杨树生长迅速,所以很多人都会种植杨树。杨树也是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的,其芽脂
杨树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因为杨树生长迅速,所以很多人都会种植杨树。杨树也是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的,其芽脂、花序、树皮可供药用,有着不错的功用的。黑星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对杨树有着不小的危害。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杨树黑星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杨树黑星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分布及危害】
  已知分布于北京、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区)。该病主要危害合作杨(Populus opera)、小叶杨(P.simoni)、密叶杨(P.talassica)、苦杨、柔毛杨、念珠杨、额尔齐斯杨等。幼苗受害较重,嫩枝叶变黑枯死,常造成全床苗木死光。1960年乌鲁木齐南山八一农学院实习林场密叶杨种子育苗,因黑星病当年死苗60%,第二年陆续死亡。原始林区大树发病严重时,嫩叶变黑扭曲,老叶病斑累累,满树枯焦。
  【症状】
  危害叶、叶柄和嫩枝。嫩叶生病,变黑扭曲,很快枯死。老叶生病,常形成圆形斑点,叶正面病斑黄色,中央渐变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四周有一圈黄色晕环,叶背面病斑中,长有一层灰绿色的霉。当发病环境适宜时,叶正面病斑上也长满黑霉,并不断向外蔓延到全叶。嫩枝、叶柄、叶脉生病,形成长条状的病斑,嫩梢生病常变黑下垂,枝叶皆枯,好似沸水烫过一样。
  【病原】
  国内报道有两种:一是杨黑星菌,另一个是斑点黑星菌,后者的无性阶段是Pollaccia radiosa(Lib.)Bald.& Cif.
  斑点黑星菌的形态如下:分生孢子生在病斑的两面,叶背较多,呈暗橄榄绿色到黑绿色。分生孢子密挤排列成一层,单胞,不分枝,短粗,近顶部有一环痕,18~24μm×12~18μm。分生孢子橄榄绿色。正椭圆形,单胞,少数有一隔,12~21μm×6~8μm。有性阶段在越冬后的病落叶上形成。子囊壳埋于叶中,孔口外露,喙的四周长有刚毛数根。子囊壳120~165μm。子囊棍棒形或圆柱形,60~85μm×12~16μm,内有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双胞,一个细胞小,占全孢子长的1/3,15~18μm×6~9μm。
  【发病规律】
  杨黑星病的病菌越冬方式有二种。一是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枝条上越冬,翌年当杨树展叶时,新产生的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另一种是病菌在落叶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子囊孢子传播为害。在新疆天山中部林区两种越冬方式都存在。该病的发生较重与湿度关系密切。侵染需要湿度大(94%~98%)凡是苗圃地湿度大,早春低温持续时间长,该病发生就重。实生苗比插条苗发病重。新疆平原地区很少发生此病。
  青杨派的杨树感病重,白杨派、胡杨派的树种抗病。
  【防治措施】
  苗圃地四周不要有青杨派树木;用插条育苗;放叶后喷药防治,用多菌灵1:500~800倍液,或用代森锌,粉锈宁均可,粉锈宁可兼治锈病。造林地首先进行苗木检疫,不用有病的苗木。幼林及时修剪下部枝条孽条,保证林内通风透光。重病区造林用白杨派树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绿萝软腐病的防治技术

上一篇:

杨柳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