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松芽流脂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018-12-04 10:05:59浏览:65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松芽流脂病又称松芽枯病、丛枝病,是松类幼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浙江省、河南等局部地区危害严重,主要危害油松、黑松、湿地松。松
松芽流脂病又称松芽枯病、丛枝病,是松类幼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浙江省、河南等局部地区危害严重,主要危害油松、黑松、湿地松。松芽流脂病会给您的松树的产生很大的影响的,我们要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松芽流脂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松芽流脂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症    状
  幼株感病后,停止高生长,枝梢流脂,呈丛枝状并枯死。症状因发病程度、树种各异而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
  芽枯型 油松、黑松发病初期,顶芽由绿变褐,并常有松脂溢出,最后内部组织全部变褐僵化,芽鳞呈灰褐 色或棕褐色。
  丛枝型 油松主稍及轮生枝的顶芽坏死后,基侧芽在次年春天尚能抽出短枝,以后短枝上的顶芽枯死,侧芽又抽出短枝,2-3年后,在主梢及轮生枝的顶端,形成丛枝状。
  梢枯型 黑松主梢及轮生枝梢顶芽坏死后,侧芽大多丧失萌发力,病梢上针叶由深绿色变灰绿色,最后褐 色干枯脱落。病株在2-3年内由上而下枯死。
  病    因
  松树自身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有效硼含量不足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经土壤调查,此病发生区的土壤内含硼水平低于全国标定的含硼临界值0.5mg/kg。缺硼区发病的诱导因素为干旱,而松梢害虫、色二孢菌与芽枯和流脂无关。
  芽枯病发生的轻重,与林地成土母质、树种、树龄、修枝间伐及雨水多少等因子有相关性。黑松发病最重,油松次之,马尾松不发病,同一种树木树龄不同,其发病程度也不同,小于10年生树发病轻,10年生以后病情逐渐加重,随着树龄增长需硼量增大,最后出现植株缺硼现象。
  芽枯病与抚育管理水平有关,凡栽植密度大(每公顷9000株以上),未及时修枝和透光伐的林地,根部营养面积小,自然整枝严重,芽枯病发生普遍严重。相反,及时间伐,修枝,郁闭度保持0.5的林地,芽枯病轻,健芽或抽梢率可提高36%以上。据多年观察,雨水少的年份芽枯病发病严重,雨水多的年份则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在缺硼地区,应栽植耐瘠薄、耐干旱的马尾松。
  (2)病区进行松土、透光伐及合理修枝,可减轻病情。
  (3)发病区在5、6月份,叶面喷5‰硼砂水溶液或者根施硼砂,每株20-25g,施后灌水,有防病效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红豆杉苗立枯病的防治技巧

上一篇:

罗汉松盆景叶枯病的识别和防治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