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依花致富 借花扬名

2018-11-10 22:20:40浏览:89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姚家社区位于鄢陵县柏梁镇西南2公里处,下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是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专业村,2009年以前叫“姚家村”,以盛

姚家社区位于鄢陵县柏梁镇西南2公里处,下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是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专业村,2009年以前叫“姚家村”,以盛产蜡梅闻名,又称“姚家花园”。来到姚家社区,只见各式楼房林立,道路整洁宽阔,随便步入一户农家,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花园。

种花种树奔富路

据姚家社区居委会主任姚春民介绍,姚家社区旧称“姚家花园”,相传最初为唐代三朝名相姚崇所建,目前社区内居民大多都姓姚。1959年,北京林学院教授陈俊愉带领师生104人来到当时的姚家村考察,以姚家村花卉栽培技术为基础,编著了《鄢陵园林植物栽培》一书。姚家村种花木由来已久,有传统,有技术,有气候土壤条件。

“那一年,小旗刚嫁过来,为了种苗木,把婆家半亩大蒜都给拔了。”姚春民笑着说。

“拔是拔了,但我拔了以后压了6000多棵松树苗,第三年成苗就卖了3万多块钱。”姚家社区党支部书记石小旗告诉记者,她是1992年嫁到姚家村的,当时家里除了种苗木还种了半亩大蒜,村里很多人跑到别的村承包土地种苗木,看到婆婆家还种了半亩大蒜,一急,就拔了大蒜压上了松树苗,她也因此在村里出了名。

当年的姚家村依托花木种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迅速扩大花木生产规模,全村2700多亩耕地全部栽植花木,每年承揽绿化景观等工程收入近2亿元。

依花致富,借花扬名。如今,姚家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居民住宅别墅化,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成为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花木产业发展的示范村。

喇叭一响生意来

“胸径十六、杆高两米八到三米的栾树……”记者采访过程中,姚家社区的大喇叭响了起来。石小旗告诉记者,喇叭声来自居民姚怀玉家。为了方便群众,客商需要什么树苗,都到居委会去广播一下,后来有的居民嫌居委会远,就在自己家里装上了大喇叭。

在姚家社区,不仅是大喇叭能招揽生意,互联网也已成了居民得心应手的工具。居民通过网络购销花木、承揽工程、洽谈生意、选栽花木,连接上了广阔市场。同时,花木合作社也是他们重要的信息库,居民发布和查询到的购销信息会定期向网上发布,而无偿转让信息、共享信息也是重要的“合作”方式。

说起花木合作社的成立,姚家社区居民、河南鄢陵花木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树新说,2003年,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盲目生产、无序竞争,鄢陵县花木生产走入低谷,当时姚家社区的几位花商依托互联网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规范花木市场为目的,筹划成立花木信息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活动,交流花木栽培经验、市场供求信息,分析市场走势,加速了信息流通,规范了花木交易,推进了花木标准化生产,提高了花和花 木经纪人的收入。

近年来,大批昔日侍花弄草的姚家人勇闯市场,由“花农”转变为“花工”“花商”“花董事”,在家的居民除每年每亩地1200元左右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通过在园区打工,每人每天获得100元到600元不等的收入。

家家户户“拈花惹草”

来到姚家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姚付生正在值班,因为没有群众前来办事,他就坐在电脑前“找商机”。

今年55岁的姚付生1983年就开始在自家责任田里种花木,姚付生说,那时为了保粮食,村里很多人都不愿种花木,第二年看我挣了钱,一部分人也开始在自家田里种花木。同时,不少村民开始在自家院子里栽培花木,然后运到郑州、许昌等地出售,补贴家用。随后的四五年,村里家家户户都靠种花木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近年来,鄢陵县委、县政府提出“花木上档次”的目标,作出了建设名优花木园区的决策。姚家人积极谋求新的发展,采取农户自主改造、大户兼并小户、规模流转土地等模式推进花卉产业升级改造,如今的姚家社区正朝着建设花卉强村、小康新村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贫困户土地入股享分红

上一篇:

湖北恩施一返乡农民工种植草莓 年收入25万余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