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昔日害虫变“金虫” 小小蝗虫促脱贫

2018-12-12 08:50:55浏览:96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记者日前走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依布气村的几十栋大棚,正值收获的7月,这里却没有长势喜人的瓜果蔬菜,只见一层玉米秸秆厚厚铺散开来,密密麻麻趴满了青绿色的蝗虫。在大兴镇蝗虫养殖基地,昔日田间害虫摇身一变,成了“致富虫”。

  蝗虫俗称蚂蚱,肉质松软,营养含量高,“炸蚂蚱”“烤蚂蚱”是夏季深受人们喜爱的小吃。“现在蝗虫市场需求量大,还没等宣传,就被周边县市的烧烤摊和餐馆一抢而空。”大兴镇党委书记王柱说。

  记者采访时,正值大兴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教授养殖户如何查看生长状况和控制湿度。据介绍,蝗虫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蝗虫成长期为55天,从五月中旬到九月可以养殖两茬,产卵可在土壤中越冬,待次年继续生长。

  王柱说,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一斤蝗虫能卖到15元,平均每栋大棚可以养殖200斤,扣除第一年购买虫卵、网罩等成本,目前基地30栋大棚年收益可达12万元,将全部分给周边村屯的贫困户。

  除了分红,养殖基地还给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近30个。60岁的贫困户衣汉明因家里没地,收入微薄。如今来养殖基地打工的他负责滴水、投食等,一年工资可达6000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棚都是培育水稻秧苗的育秧大棚,从每年5月初育秧结束后就处于闲置状态。黑龙江省是水稻种植大省,水稻产区有很多育秧大棚。养殖蝗虫可以充分利用这段空闲“变废为宝”,效益可观,被当地人看成脱贫致富好门路。

  “发展扶贫产业要对准市场需求,把扶贫资金用到点子上。”王柱认为,养殖基地如同产业试点,关键能在贫困群众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帮助他们树立起市场意识、主动对接市场,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家门口的“上班族” 挣钱顾家“两不误”——黑龙江省三个贫困户脱贫新路

上一篇:

用途和效果是扶贫资金问责的两个重要方面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