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贵州麻江:“以花为媒”助脱贫

2018-12-12 08:52:59浏览:44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董必武的《赏菊》恰似描写贵州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的景色。紫烟、点唇、矮黄……280多个品种菊花相继盛开,深秋的高枧村“春意盎然”。

  种花,让高枧村从“穷在深山”的贫困村,成为集农业、文化、旅游一体的热门景点,吸引了游客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赏花。

  高枧村的菊花有不同品种。9月中旬开始,菊花陆续绽放,这片地的花还没凋谢,那片地的花才刚刚开放,“花海”时间长达3个半月。

  小小的菊花扮靓乡村,旺财旺人气。这伴着花香的扶贫成果,从项目策划、规划,到供苗、学习技术,派专家现场指导等全过程,都离不开南京农业大学派驻的驻村干部们用心用情的扎实帮扶。

  “来到村里后我发现,这里秋天凉快、雨水多,地理自然环境很适宜菊花生长。”南京农业大学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施雪钢说,学校从2012年定点帮扶麻江县,村里所有的菊花均来自学校的湖熟菊花基地。

  施雪钢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极端恶劣天气影响,一亩菊花地单卖盆花效益在4万元左右,茶药菊每亩效益达到2万元。经过去年20亩地的菊花试种,高枧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带动老百姓增收30万元。

  今年年初,施雪钢和村支书夏平顺动员高枧村官坝组的村民们将村里上百亩土地流转种花,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全村一致通过。村民们早就盼着菊花项目能在村里扩大规模。

  夏平顺给记者算了个账,村民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并入股经营,年底分红,平日里村民在菊花地里打工,每人每天有70元左右的收入,这比过去在地里种稻谷、蔬菜等效益好得多。

  高枧村还将扶贫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根据村里规划,将对步道进行加固、拓宽河道、建起公共厕所、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村民们有的扎起竹筏、搭起烧烤棚,有的开小卖部,周末搞稻田抓鱼、河里抓鸭子、唱山歌、广场舞等比赛,增加经营项目,丰富游客体验。

  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资源和技术优势,村里还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鸡、温室养猪、红蒜、锌硒米等种植养殖产业,让高枧村17个自然寨,寨寨有产业,脱贫有项目。

  10月中旬,施雪钢两年零三个月的驻村工作结束,他和南京农业大学派驻高枧村的新任第一书记汪浩进行了工作交接,将继续把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专家团队与村里项目产业进行精准对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七大工程”助力木老元乡“摘穷帽”

上一篇:

宁夏石嘴山:念好移民社区“就业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