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牛棚变客栈,农民当“老板”——云南一个傈僳族山村的美丽蝶变

2018-12-12 08:54:11浏览:70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2015年蒋成妹在政府的帮助下把家里的牛棚改造成富有傈僳族元素的客栈。这样一来,蒋成妹家实现了人畜分离,院子里不再臭烘烘的,经营客栈更是让她家的收入大大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蒋成妹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苏典乡苏典村委会下勐劈村民小组村民。2014年5月盈江县发生两次5级以上地震,下勐劈严重受灾,许多民房受损倒塌。由于村民家的牛棚是木结构且较为低矮,大多保存完好。

  苏典乡乡长麻建斌说,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当地政府提出把民房建成傈僳族木楞房,牛棚改造成特色客栈,充分发掘歌舞祭祀等民族文化,并以此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政府还计划利用第三产业带动当地草果、刺竹笋、野茶种植等传统产业发展。

  为了开展乡村旅游,当地政府对下勐劈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以前的房子阴暗破旧,冬天就围着火塘打地铺,到水井打水要走一公里,全是泥土路,万万没想过寨子会变成现在这样。”蒋成妹说。

  现在的下勐劈,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院子里栽种着花草。进村公路拓宽到6米,村内路面得到硬化。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傈僳族文化馆、观景台、水文化景观等公共活动和旅游场所。

  蒋成妹说,她家的客栈是村里第一批建成的,造价约6万元,政府支持了大部分资金,自己出了些人力和材料。

  把牛迁移至田边的统一养殖点,既实现了人畜分离,村里变得整洁卫生,又便于农户施肥。“游客听说所住的房间是牛棚改造的,也感到很新奇。”麻建斌说。

  下勐劈共有23间牛棚改造的客栈,由村集体设立服务总台统一管理,每年向参与的村民分成。“客栈生意很好,国庆节和春节要提前一个月预定。我家有一间客房,去年分到5000多元钱。位置好、风景好的人家客人更多一些,最高可以分到上万元。”蒋成妹说。

  今年,下勐劈自筹120万元,新建了20间客房,10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不久前村里还注册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发展。麻建斌说,2015年10月以来,下勐劈农家客栈共接待游客3600余人次,收入64万元,其中集体收益19万元。乡村旅游发展还带动当地餐饮、土特产销售。

  麻建斌说,下勐劈现有人口57户2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43人。2014年下勐劈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500元,是全乡最贫困的村民小组。2016年末这一数字上升到3388元,较2014年增长了一倍多。

  通过和游客接触,村民不再像以前一样腼腆,而是勇于展示民族文化,收获了更多自信。“全国各地的都有,外国人也有,去年有个意大利人在我家住了几天。”蒋成妹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当时我们一起唱歌跳舞,还去山上找刺竹笋。”

  “希望能把客栈搞好,通过文艺队发扬傈僳族歌舞,给游客表演,让他们越来越喜欢这里。”蒋成妹说,发展乡村旅游让下勐劈大变样,乡亲们也找到了改变生活的方向。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一颗土豆的绿色征途

上一篇:

甘肃甘谷:一双麻鞋走出的致富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