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明刻照壁原为松江府城隍庙的影壁,与府城隍庙大门相对。在抗战初期,府城隍庙被日本飞机炸毁,惟独照壁幸存,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照壁高4.75米、宽6.1米,为大型砖刻浮雕,气势轩昂,风采独具。约30平方米的壁面,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画面设计形象生动,刻艺精湛,立体感强。大道,四周环有长青松柏,庄严肃穆,两边是正方形绿化区,广植花草。
照壁位于方塔北侧。兴圣教寺于元代被毁后,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方塔北建松江府城隍庙,庙前立照壁。八一三战火中,庙被日军飞机炸毁,但照壁幸存。壁高 4.75米,宽6.1米。壁南面为粉墙,北面是砖刻浮雕,一只怪兽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它眼如铜铃,口大齿锐,鹿角,狮尾,麒麟身,四脚分别踩着元宝、珊瑚、如意、犀牛角。兽足下是水波,头上方是旭日。照壁四周还刻有连升三级、挂印封侯、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等画面。壁前有一水池,又名水陆池,是原兴圣教寺放生池的一部分。原池很大,并与城中河道相通,传说池中有巨鳖,建园时保留这个池,对照壁起保护作用。1987年11月17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照壁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