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成语故事

找到320条相关结果

车载斗量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自关羽败走麦城不久,即被吴国擒获杀害。刘备和关羽亲同手足,噩耗传来悲痛万分。他当即带领70万大军,水陆
2019-03-06 22:42类目:成语故事

见利忘义的故事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
2019-03-06 22:42类目:成语故事

开卷有益的故事

宋太宗赵光义,很爱读文史一类书籍。他把文学家李?p等人召来,要他们编一部大型辞书。李?p等人花了七年工夫,摘录了1600种古籍。
2019-03-06 22:42类目: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的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气壮山河的故事

北宋末年,解州闻喜县人赵鼎,少年时已经通读了经史百家著作。他21岁时考中了进士。由于他敢于批评权贵,在士大夫中较在声望。公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以逸待劳的故事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风吹草动的故事

春秋时代,楚平王杀了大臣伍奢,又追捕伍奢的第二个儿子伍员。伍员得到凶讯立即乔装改扮,直奔昭关,准备到吴国去。可是,昭关已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见怪不怪的故事

宋代有个文学家写过一篇《姜子家猪》,记载了一个奇怪的故事。有个叫姜七的人开了一家客店。这年春天,姜七隐约听到后院有人的哭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以身试法的故事

王尊,西汉高阳人,从小丧父,依靠伯父为生。他很爱读书,每天出外放羊时总要带上一本书。王尊13岁那年,伯父介绍他到郡典狱长身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引狼入室的故事

  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水深火热的故事

齐国出兵攻打燕国。战场上一片混乱,老百姓家破人亡。齐宣王亲自督战,十分得意。齐国大小官员,有的赞扬齐宣王的壮举,有的私下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比肩接踵的故事

楚灵王知道晏婴长得矮小,就和大臣们定计,想戏辱他。晏婴到了楚国郢都,可是城门紧闭。一个楚国的卫兵把晏婴领到一扇新开的小门
2019-03-06 22:41类目:成语故事

分道扬镳的故事

南北朝时,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元志是当时的“洛阳令”,他很有才识,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官僚。一天,他乘车在街上出巡。百姓见这前
2019-03-06 22:40类目:成语故事

从善如流的故事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
2019-03-06 22:40类目:成语故事

拔山举鼎的故事

【 释义】:“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出处】:这个
2019-03-06 22:40类目: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的故事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2019-03-06 22:40类目:成语故事

家喻户晓的故事

“家喻户晓”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意思。而原来却叫作“户告人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汉朝人编的一部《烈女传》里记载了这样
2019-03-06 22:40类目:成语故事

胶柱鼓瑟的故事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
2019-03-06 22:40类目:成语故事

对症下药的故事

华陀(tuó)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jiǔ)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xiǎng)有很
2019-03-06 22:39类目:成语故事

负重致远的故事

【释义】:“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能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处的目的地。比喻能肩挑重任。“负”,背着,“致”,送到。亦
2019-03-06 22:39类目:成语故事

按行业找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