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知止的智慧故事

2019-02-27 19:33:31浏览:99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知止的智慧故事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想要给《左氏春秋》作注,但他看到已经有贾逵、郑众二人作注在先。  于是,马融便找

  知止的智慧故事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想要给《左氏春秋》作注,但他看到已经有贾逵、郑众二人作注在先。

  于是,马融便找来他们的注解阅读。仔细读过之后,马融这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给《左氏春秋》作注,他这样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广博,就凭我个人的水平,又怎能超过他们呢?”

  正是因为马融看到了贾逵、郑众二人注解的“精”和“博”,因此他果断打消了给《左氏春秋》作注的念头,转而去写《三传异同说》,随后又为《孝经》《离骚》等书作注,后来成就斐然。

  东汉有名的词赋家王延寿游览鲁国的灵光殿之后,写出了一篇很有气势的《灵光殿赋》。凑巧的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游览了此殿,也在写《灵光殿赋》。当蔡邕写到一半的时候,看到了王延寿的作品,不由得大加赞赏,并连连称奇。蔡邕自叹不如,随即停笔,另写其他文章,后来创作出了不少经典的作品。

  马融和蔡邕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知止”是他们共有的人生智慧。事实上,“知止”不是畏缩和胆怯,而是一种智慧;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也正是因为懂得“知止”,他们才有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6岁睡前故事:神秘的快递

上一篇:

宋濂冒雪访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