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几月几号是头牙

2019-02-25 11:25:11浏览:79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几月几号是头牙?  1、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  时间:[2]-2月2日是头牙  人气:1次访问  国家:[中国传统节日]  Tags:头

几月几号是头牙?

  1、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

  时间:[2]-2月2日是头牙

  人气:1次访问

  国家:[中国传统节日]

  Tags:头牙,中国,传统节日

  头牙——中国传统节日

  一、头牙概述

  1、【节日】: 头牙

  2、【时间】: 农历二月初二

  闽南风俗,每逢农历初二和十六称为“牙”,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农历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称为“头牙”;每年的腊月十六,是最后一个祭拜日,称之为“尾牙”。尾牙表示一年的结束,而头牙就表示一年的开始。头牙过完,春节正式结束,一年忙碌的生活就正式开始了。人们在这一天祈求上天在这一年都风调雨顺,祈望有个好收成。一般尾牙都过的比较隆重,老板雇主都会设宴款待员工。头牙虽比不上“尾牙”的隆重和丰盛,但也大大超过平时“做牙”的规格,每家在神龛上摆上三牲祭祀,烧纸钱放鞭炮,搞得也好不热闹。

  二、头牙由来

  为什么会形成主祭土地公的“做牙”习俗呢?这得追溯到远古农耕时代。在闽地,春天实际上开始于农历仲春二月,在这个月中,寒流退去,草木复苏,播种和插秧等农事活动即将开始。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以祈丰年、祭社神为主题的春社节也就被安排在这个月。由于中国古代又有以重日为节的习尚,所以,二月二实际上很早就被作为春社节。近世,汉族多以二月初二为土地神的诞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

  春社的祭祀对象主要是社神,社神即土地公。社神不止一个,且分有等级。在古代传说中,一国有一国的社神,一邑有一邑的社神,一乡一里也有各自的小社神。就其外延而言,社神是一个集体名词,是各地大小土地公的总称。在民间信仰中,各乡村、各区域甚至各屋舍的地基都有各自的土地公,因而土地公的祭祀非常普遍。尤其以工商之家和乡村为盛,甚至“田头田尾”都有土地公,人们在“土地公生日”都要办备祭品到田头园头祭祀,祈求丰收。村民雇佣木工、泥工、石工等兴建某项工程时,开工之日,备办果品酒肴祭土地公,燃放鞭炮,称为“动工”。施工过程中,户主做牙时不但要备办祭品祀神,晚上还办酒席请工匠。逢年头牙、尾牙尤为隆重,酒席规格视工程规模而定,少者三道菜、多者十二道菜。

  古时,家长于此日送子弟入塾受教,学生要到学馆参拜先生,朝拜孔子(或文昌帝君)。新入学的学生,由家长带到学堂,提着一花篮“冰膜”(用糯谷炒的米花),先敬老师,行三鞠躬礼,后把米花分给同学吃。这天,南埔、界山等地有吃“菜饼”的习俗,所谓的菜饼,即是地瓜粉调水,再配以蔬菜、海蛎、花生和小虾米,在锅底铺匀,煎成一块块不规则的饼状,风味独特。这天夜里,山腰前黄等地的村庄有“打春水”的活动,参加活动的人都拿着一面锣,从村头沿大路一直敲打到村尾为止,返回时绝不得敲响锣。这仪式应与古时的春社节有关,以此祈求春季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好。

  三、头牙各地风俗

  头牙_[2月2日]

  月份:【2月】

  每逢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都会祭拜土地公,称做 「做牙」、「打牙祭」。指每月农历的初二、十六日,民间各商号、店家吃饭时都有加菜的习俗。在初二和十六日的伙食,一定吃得要比平时哪一天都好。这个习俗明代开始流行于长江流域、沿海各城镇。当时各个商业店铺、手工作坊每逢这两日要优待店员、徒工给与肉食。此肉肴即为“牙祭肉”。此俗现多在港澳及东南沿海等地方流行。 而一年当中第一次「做牙」,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二,就是头牙,民间是工厂开工的日子。

  2、福建地区

  福建人流传着在每一个农历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牙”的习俗。这一天的供奉对象,是地主或其他属阴类的神明;过后,人们也能吃献祭过的供品,一饱口福。

  这一天,也是神坛“犒军”的日子。“犒军”的对象,如果属天兵天将的性质,可以选择在初一和十五;万一主神手下的兵马都是阴兵阴将,祭祀日就肯定落在属阴数(双数)的初二和十六日。   “做牙”的意思与吃喝有关系。广东人说的“打牙祭”,意思即是以吃、喝为乐,不过福建人“做牙”的对象首先是灵界,其次才轮到人类享用。人们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分享曾经用来供奉灵界的食物。

  福建人最重视在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做“头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二月二日是“社日”土地神之纪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认为是头牙,而十二月十六日,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

  福建人做“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房屋买卖合同

上一篇:

2017年2月27日是什么节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