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头牙的由来传说

2019-02-25 11:25:35浏览:317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头牙的由来传说  【节日】: 头牙  【时间】: 农历二月初二  闽南风俗,每逢农历初二和十六称为牙,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

头牙的由来传说

  【节日】: 头牙

  【时间】: 农历二月初二

  闽南风俗,每逢农历初二和十六称为“牙”,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农历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称为“头牙”;每年的腊月十六,是最后一个祭拜日,称之为“尾牙”。尾牙表示一年的结束,而头牙就表示一年的开始。头牙过完,春节正式结束,一年忙碌的生活就正式开始了。人们在这一天祈求上天在这一年都风调雨顺,祈望有个好收成。一般尾牙都过的比较隆重,老板雇主都会设宴款待员工。头牙虽比不上“尾牙”的隆重和丰盛,但也大大超过平时“做牙”的规格,每家在神龛上摆上三牲祭祀,烧纸钱放鞭炮,搞得也好不热闹。

  由来

  为什么会形成主祭土地公的“做牙”习俗呢?这得追溯到远古农耕时代。在闽地,春天实际上开始于农历仲春二月,在这个月中,寒流退去,草木复苏,播种和插秧等农事活动即将开始。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以祈丰年、祭社神为主题的春社节也就被安排在这个月。由于中国古代又有以重日为节的习尚,所以,二月二实际上很早就被作为春社节。近世,汉族多以二月初二为土地神的诞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

  春社的祭祀对象主要是社神,社神即土地公。社神不止一个,且分有等级。在古代传说中,一国有一国的社神,一邑有一邑的社神,一乡一里也有各自的小社神。就其外延而言,社神是一个集体名词,是各地大小土地公

  的总称。在民间信仰中,各乡村、各区域甚至各屋舍的地基都有各自的土地公,因而土地公的祭祀非常普遍。尤其以工商之家和乡村为盛,甚至“田头田尾”都有土地公,人们在“土地公生日”都要办备祭品到田头园头祭祀,祈求丰收。村民雇佣木工、泥工、石工等兴建某项工程时,开工之日,备办果品酒肴祭土地公,燃放鞭炮,称为“动工”。施工过程中,户主做牙时不但要备办祭品祀神,晚上还办酒席请工匠。逢年头牙、尾牙尤为隆重,酒席规格视工程规模而定,少者三道菜、多者十二道菜。

  古时,家长于此日送子弟入塾受教,学生要到学馆参拜先生,朝拜孔子(或文昌帝君)。新入学的学生,由家长带到学堂,提着一花篮“冰膜”(用糯谷炒的米花),先敬老师,行三鞠躬礼,后把米花分给同学吃。这天,南埔、界山等地有吃“菜饼”的习俗,所谓的菜饼,即是地瓜粉调水,再配以蔬菜、海蛎、花生和小虾米,在锅底铺匀,煎成一块块不规则的饼状,风味独特。这天夜里,山腰前黄等地的村庄有“打春水”的活动,参加活动的人都拿着一面锣,从村头沿大路一直敲打到村尾为止,返回时绝不得敲响锣。这仪式应与古时的春社节有关,以此祈求春季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劳动合同

上一篇:

买卖合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