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立春北方吃春饼南方吃春卷

2019-02-25 15:43:37浏览:344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山村阅读配图  立春二十四节气里一个,准确时间是2月4日18时22分,过了这个时间,就意味着冬天结束了。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

立春北方吃春饼南方吃春卷 山村

山村阅读配图

  立春二十四节气里一个,准确时间是2月4日18时22分,过了这个时间,就意味着冬天结束了。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咬春”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喝春酒、贴春帖、迎春、踏青等习俗。

  立春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文明,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民间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慨念。随后人们根据月、日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及潮汐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把一年周期平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并且给每个等份取了个专用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的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淮南子》一书上就明确的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用节气来注历了。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中,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书中就气候变化,物候差异,与地处北半球的中国农耕结合得十分密切,促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发展。自古以来华夏大地农业发达,由于农业和气候之间的密切关系,广大农耕地区,积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物候经验、民俗节庆、民间文化等文化沉淀。

  唐·永贞元年(805)唐顺宗诵颂布历书,将二十四节气等天气物候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内容用文字形式传播,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天文学、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方面知识,通过历书传承,比较正确的反映一年中季节物候特征和变化,深受广大农村地区民众喜爱。因为历代封建王朝,都特别注重以立春为第一个节气的祭祀。因此在华夏大地每年立春曰,全国各地都有上自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多参与到立春祭祀活动中。皇帝亲自到地坛迎春祭祀;各地官员亦到东郊地坛迎春祭祀,民间则将立春曰作为一个吉庆习俗,年复一年的传承下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叫餐也成了上班族每天的一项工作

上一篇:

午餐吃什么好,午餐食谱大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