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万圣节,华人孩子不再“敬鬼神而远之”

2019-02-25 15:57:36浏览:66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每年十月的最后一天是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在这一天,孩子们装扮成妖魔鬼怪,提着袋子,挎上篮子,口中唱着顽皮歌曲,大著胆子,迈

每年十月的最后一天是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在这一天,孩子们装扮成妖魔鬼怪,提着袋子,挎上篮子,口中唱着顽皮歌曲,大著胆子,迈开步子,在大街小巷到处讨糖吃;而大人们也装扮成鬼怪的样子,对胆大的孩子给予糖果类的奖励。

  西方的万圣节与东方的“鬼节”习俗不同,因而在海外的中国人以前是没有过万圣节的习惯的。但近几年来,随着华人移民数量的增多,华人更加主动地融入西方习俗,越来越多的华人家长和孩子开始加入到过万圣节的行列之中。

  教育孩子不怕鬼怪

  万圣节这一天,商店是“小鬼们”光顾的主要场所。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古灵精怪的模样,提着南瓜灯,到处乱窜,店家准备足够的糖果分给孩子们,来“敲诈”的小鬼越多,表明店家越受欢迎。

  在美国新泽西WOODBRIDGE大商场里,有不少华人开的商店,店家入乡随俗,在这一天准备了棒棒糖、泡泡糖和巧克力等各式糖果,提着南瓜篮的孩子们来者有份。店家给孩子们分发糖果,来的人越多店家越觉得有面子。而上门讨糖的华人孩子看到店主是华人,就会感觉轻松很多。一般来讲,华人店主不会像本土美国人一样装扮得离奇骇人。而领着孩子一起到来的华人家长,也会亲切地与店主攀谈,或是坐下喝杯奶茶。

  互相到邻里家讨要糖果,也是孩子们的讨糖路线。有点类似于中国乡村过春节时,孩子们互相串门拜年。华人家庭也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糖果,等待各个族裔的孩子们“不给糖就捣乱”的上门招呼。

  在加拿大多伦多,万圣节前夕,一元店里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服装、面具。从女巫的帽子、魔鬼的黑袍到吓人的蜘蛛、骷髅面具,到南瓜手电筒、装糖果的大号袋子,这些物美价廉的道具多来自于华人经营的商店。

  如今的万圣节,的确是娱乐节。西方各地的不少学校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了万圣节的游行活动。华人家长们也入乡随俗,把孩子们打扮一番参与游行。有的化装成嘴角滴血的吸血鬼,有的化装成伸着血红舌头的吊死鬼,也有打扮成美丽可爱的小公主的。不过,孩子们再怎么往恐怖里打扮,也不会让人害怕,都透着可爱的模样。

万圣节,华人孩子不再“敬鬼神而远之” 山村

万圣节,华人孩子不再“敬鬼神而远之”(山村阅读配图)

  许多家长认为,人们说起妖魔一般都有恐惧感,给万圣节添加娱乐色彩,也是教育孩子不用惧怕什么妖魔鬼怪。

  学会大胆与人交往

  万圣节这一天傍晚时分,纽约一些马路上的小“鬼”便多起来。不过华人小“鬼”多以南瓜、精灵扮相为主,透着可爱,惹来路人赞叹。许多造型还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卡通形象。而大一些的留学生们则扮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鬼”模样,如《倩女幽魂》中的“小倩”。

  由于这一天可以尽情地疯狂搞怪,哪怕是出格得让人难以忍受,也不会有人责难孩子们的恶作剧。有的会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的会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

  但华人孩子一般来说还是比较乖,说出“不给糖就捣乱”的话来也带着害羞,那情形看起来,就是不给糖也不会“捣乱”。这体现出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别。

  去那些放得开的搞怪美国人家庭,还真是需要足够大的胆子,否则真会被吓一跳。比如,在敞着口的棺材里会躺着个真人大小的“死尸”,等小孩子好奇地走近去看时,“哇!”的一声“僵尸”会张开血盆大口坐起来。相比之下,华人家庭一般都比较含蓄,孩子们去讨糖时不至于会被吓到。

  同样的,华人家长们也会带着孩子和他们的华人小伙伴去挨家挨户敲门讨糖。他们说,趁着万圣节讨糖娱乐,锻炼孩子的胆量,让他们学会大胆与人交往。

  对待“万圣”态度不一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华人,尤其是新移民较多地加入到万圣节搞怪的行列中,但更多的华人对此仍是“敬而远之”。

  在“敬鬼神而远之”的中国文化中,“鬼”是忌讳,死亡更是一种禁忌。人们还不习惯跟“鬼”开玩笑,更不习惯活人“装神弄鬼”。而在西方文化中,生与死被视为大自然的规律,死并不可怕,“鬼节”是可以庆祝的节日。为了节日的好玩有趣,增加节日气氛,同时让小孩子从小不怕鬼,即使是年过六旬的老太太,也会装扮成“幽灵”,恶搞一下。

  对此,有华人家长说,孩子年龄小,心理没有承受能力,晚上会做噩梦。他们强调,入乡随俗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国情在孩子身上的烙印。

  而在美国硅谷的一些华人母亲们则认为,“我们的孩子还太小,并不怎么懂得什么是万圣节。但是他们出生在这里,还会在这里长大,我们应该多带他们参与这些当地人的活动。”

:相关万圣节知识阅读请移步到万圣节惊魂之夜 搞怪万圣节专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万圣节的传统活动

上一篇:

莫言语录精选摘抄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