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四川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2019-02-25 17:05:42浏览:358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

四川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山村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扫墓春游一举两得

  “重庆人在清明这天,也有吃寒食的习俗。”86岁的杨钟岫老人说,过去人们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锅魁加卤菜、凉菜。这种锅魁里面夹的“和菜”,由粉丝、莴笋丝、肉丝(或鸡丝),加上春芽凉拌而成。

  “小时跟大人去扫墓,觉得清明节好玩。”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80岁的沈永英婆婆印证了杨钟岫老人的说法:扫墓一般都在郊外,相当于春游,一大家子人还会带上凉面、酒菜、糖果等食品,祭奠先人后,大家一起吃掉,又有耍的又有吃的,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

  采清明菜做清明粑

  “清明菜”书名叫鼠曲草,清明节前后,这种可吃的野草突然就茂盛了。城里只是零星地生长,河岸泥地里则是成簇成团成片的旺盛。一茎独立,小叶片,被覆白色细密的绒毛,三四寸高,粉粉的绿。清明节一过,顶端就开了小花,一小簇一小簇淡淡地黄。

  开花之前,将清明菜采回来,切烂,和着面粉、糯米面或玉米面,加上盐或糖烙成粑粑,放到鼻子边一闻,有股清明菜特有的清香味,放进嘴里一嚼,软软的糯糯的。

  携儿带女坟前倾诉

  这种对话逝者听得见吗?也许听不见吧,但这种诉说能寄托心灵,怀念亲人。更重要的是,这种述说,跟随一起扫墓的儿孙都会听见。在扫墓的过程中,后人会了解自己的血脉传统,了解家庭的来龙去脉。

  郭相颖老人还记得小时候祖父带他去扫墓的情景,“我爷爷就给我讲,我们家是在清朝初年,从河南开封迁到铜梁来‘插占为业’的,就是带上两匹布、一坛酒,给当地人‘打招呼’,然后用竹块插一圈,这块地就是你家的了……”

  这种述说不是迷信,人们是借这样一种形式,表达亲情,提倡孝敬长辈,不忘根,有利于培养友爱精神,增进家庭、家族的团结与和谐。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四川能够成为天府之国,全凭都江堰给予水的保障,因此每年举办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就成为了与春节媲美的重大民俗活动。它完整地复原了古代的祭祀仪式。一般是先由主祭官司身着古服,朗读祭文,歌颂二王(李冰及其儿子)功德,然后就是举行放水节仪式中一项重要而又别具特色的活动——砍杩槎放水。

  其场面极为壮观:先用粗缆绳把所有的杩槎后脚串联,最前头的一架杩槎上有人执斧,待良辰一至,三声炮响,执斧者先砍第一根杩槎后脚,岸上的人用力齐拉缆绳,几十根杩槎相继倾倒,临时堤堰霎时崩塌,奔涌的江水顿如脱缰的野马飞泻而下,碧波滚滚、白浪飞溅,直冲宝瓶口。身临其境,就能感受到伟大先民的治水功绩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憾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五一劳动节习俗

上一篇:

南京清明节吃什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