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幼儿楷书入门 《金刚经》的结字特点

2019-02-08 18:13:52浏览:381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因字立形,取势横阔 《金刚经》虽然不具有蚕头燕尾的特征,但波磔分展,字形以宽扁为主,隶

1.因字立形,取势横阔

金刚经》虽然不具有“蚕头燕尾”的特征,但波磔分展,字形以宽扁为主,隶意突出。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字形较扁的单字在《金刚经》中占了绝大多数,且主体部分多符合黄金分割率,因此看上去稳如山安。如“我”字窄长, “付”字宽扁,“多”字欹侧,“善”字端庄等。 1.因字立形,取势横阔2.布自匀疏,正中有侧 《金刚经》的横画大多呈现水平之势,点画之间的布白疏朗均匀,无大疏大密,整体给人以平正之感。但是,由于石面凹凸不平,有些笔画和构件在书刻后呈现出欹侧形态。如“罗”字,虽然在构字上无可取之处,但石材的构造对字结构的影响可见一斑。如“给”字,整个左部绞丝是右倾斜的,但下三点支撑得比较稳固,特别是右边“合”字中“口”部左倾,使整个字复归平正。又如“但”字的“日”部右上斜置,而字中短撇和一横的左置使得该字呈现“有惊无险”之感。2.布自匀疏,正中有侧3.主笔突出.擒纵和谐 《金刚经》的构字技巧极为独特:一字当中,突出主笔,主横偏长,波、磔、钩等笔画多作舒展、开张处理,其他则处于辅助地位。所以尽管文字横平竖直、点画疏阔且字多重复,但由于主笔张扬,点画富有变化,依然字字神采飞扬。例如,同是一个“心”部,在“听”字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极尽放纵而使得“听”字具有动势,而在“念”字中,由于一二笔开张使得“心”部处于辅助地位而取了敛势。在“岁”字中,下部左撇清劲缩写,而戈钩放纵,一收一放、一曲一直,就妙趣横生了, “是”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3.主笔突出.擒纵和谐4.左右揖让,善于穿插 汉字结体,无论何种书体,都有“争让”和“避就”之说。苏轼云: “大字当使结密无间。”清康有为说: “此非榜书之能品,试观《经石峪》,正是宽绰有余耳。”《金刚经》的点画瘦劲疏朗,结体空灵虚和,打破了传统的“结密无间”之法,善于运用左右揖让和穿插以及伸缩得势的方法。在这方面,《金刚经》创造了许多经典构字。如“敷”字右让左,而“唯、灭”则左旁抬高,右部长撇伸于左下,结合紧密,十分得体。类似这种偏旁揖让的结体方法还有很多,如“福、类、提”等字。4.左右揖让,善于穿插5.上下错落,寓正于斜 结体上,《金刚经》除在左右结构中巧妙运用伸缩、揖让之法以外,还在上下结构的字中大量使用了错落布局,使得累叠之字端庄中富有灵气。如“章”字下部右移,但最后一笔用右弧竖取得了平衡; “湿”字除三点水抬高、右部上中下错落布置外,还使最后一笔重按出锋.稳定了重心。5.上下错落,寓正于斜

6.笔画增省.不拘一格

《金刚经》在楷、隶之间,却又兼备篆意,构字中大量运用了笔画增省的俗体字。俗体字是流传于民间的不合规范的习惯性汉字形体。与正体字相比较,俗体字往往改变笔画或更换偏旁,还有的是生编硬造的字。在《金刚经》中,这类字不少,如“量”字多用了三笔,“触”字省了一撇,而“无”字用了简化字, “足”字颇有草意.“他”字用了耳刀旁等。

6.笔画增省.不拘一格

7.正欹互用,静穆虚和

《金刚经》中左右结构。酌季,凡各部无相碍者一般各自居正构字,有相碍者则避让有致。如“卫”字,左中右三部结构互不相犯,处理得相对独立。个别字为达到灵动效果,大胆地运用了欹侧之势,各部之间欹侧自生,别有情趣。如“复”字在左竖外展的同时,右部左欹,且用行书笔意极力张扬,使得该字空灵虚和。

7.正欹互用,静穆虚和

8.主笔单字。时有张扬

在《金刚经》中,个别字偶尔出现重按的精重之笔,极富视觉冲击力。这些数量不多的有着特殊意味的字,在整部刻石中不但没有不和谐之感,反而颇具装饰效果,如“受”字。也有的单字从章法需要出发,极力重按或放纵,在整篇布局中十分醒目,如“一、心”二字。

8.主笔单字。时有张扬

9.开合聚散,俯仰向背

《金刚经》吸收了行书、草书的结体技巧,在单字的点画和结构处理上较多地表现为开合聚散与俯仰向背,这使得它在庄严、肃穆中又不乏灵动、飘逸。如“德”字,左右部分的安排总体上是相背的,而右部中间“口”框的左右两竖又是相同的。

9.开合聚散,俯仰向背

10.轻重搭配,对比强烈

《金刚经》中的单字,若是左右结构,不少表现为左轻右重,如“何”字;有的则相反,表现为左重右轻,如“取”字。上下结构的字中,一般表现为上轻下重,如“是”字。即便是独体字,其结构也有轻重对比。

10.轻重搭配,对比强烈

《金刚经》章法特点

《金刚经》章法属于纵有行、横无列一类 【历代书法名家书法家www.shancun.net】,每一个字的大小基本整齐,右,偶有忽大忽小的字点缀其间,大的70多厘米,小的30多厘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 第8课 横撇

上一篇:

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 第9课 正捺、反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