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篆刻学习轨程

2019-02-08 18:16:28浏览:282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篆刻学习轨程中国的篆刻艺术有两个发展高峰,一是秦汉玺印,二是明清流派篆刻,二者都取得了很

篆刻学习轨程

中国的篆刻艺术有两个发展高峰,一是秦汉玺印,二是明清流派篆刻,二者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那么,学习篆刻应从何人手呢?借鉴明清篆刻家的印作当然未尝不可,而且也是必须的,但明清篆刻流派纷呈,风格繁复 【黑龙江的书法家www.shancun.net】,好坏杂糅,尤其是文彭、何震、苏宣等早期印人的作品,我们只宜从篆刻史的角度去领略他们在印史上的地位,他们受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多是从形式上摹仿秦汉印章,并有较重的“明人习气”,以此人手较难把握。而秦汉玺印除有极高的艺术性外,风格多样,或浑穆、沉雄、粗犷,或秀雅、妍媚、绮丽……明清以来大家莫不是得其一隅而成家,“印宗秦汉”成为学习篆刻的不二法门,我们若能师前人之所师,不失为“取法乎上”。 当然,秦汉印也并非方方俱佳,这需要我们逐渐具备鉴赏印章的眼力,现阶段首先是结合理论,在实践中学习技法,提高感性认识。吴昌硕认为“抚拟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人手,庶无流弊矣”,为我们指明了初学的对象。 除此之外,还应在篆法上下工夫,多认识篆字,多写篆书,清中期以来篆刻家成功的经验都表明,仅仅“印中求印”是不够的,还应“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篆书风格与篆刻风格有密切的关系,篆刻艺术的水平同篆书的水平也是同步的,篆刻家应首先努力成为一个书法家。 另外,我们还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审美水平和个人学识等方面的修养,这是长久的功夫。中国的艺术一向讲究“古雅”、“脱俗”,只有审美趣味、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辨识何为“雅”、何为“俗”。学习篆刻不怕“眼高手低”,最怕“其俗在骨”,流为“匠气”。即使同是学习秦汉印章,受“识”的限制,也有取法高低的问题。黄宾虹在《古印概论》中就曾慨叹食古不化者“泐蚀以为古,重腿以为厚,俪规裂矩以为奇,描摹雕饰以为巧”,这些人唯以残破、重拙、猎奇、雕饰等形式来摹拟汉印,致使弊端丛生。其实“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宗秦法汉的目的是建立篆刻家的自我,学习汉印一定要学到它的“神采”。 下面我们就对篆刻学习的轨程做如下的安排: 第一,从临摹秦汉印人手,先择取汉印中平实、工整一路人手临摹,体会、掌握印章的基本布局、刀法的运用和篆字的变形(由小篆的长形变为缪篆的方形);再进一步从粗犷、雄浑一路,劲挺、温雅一路,洒脱、率真一路继续学习,加深对汉印的理解。 第二,有了秦汉印章的规矩以后,再上溯到战国古玺,体会古玺或精致秀雅,或奇肆诡谲,或浑厚拙朴的风格,打开学习篆刻的思路,得奇正之变。 第三,参考、临摹清代中、晚期一些著名印人的作品,如浙派陈鸿寿赵之琛等人的作品,可以使初学者体会最得汉印之精髓的浙派在篆法、刀法上的特点,而从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等人的作品,也可体会到皖派运刀如笔的感觉。这些著名印人都是在学习秦汉玺印的基础上,“印外求印”,汲取各方面的修养,创出自己的风格。他们各自的突破点在什么地方,他们的成功之路留给后人哪些启示,都需要在深入临摹的过程中进行深刻地体会。 第四,再返回秦汉印章中,根据前人成功的经验,找寻与自己相近风格的印章学习,从篆法、形式、章法等各方面加以强化。 以上四个步骤可反复多次,其间还要努力增加金石、文字等方面的修养,沿着“印外求印”的道路,多方汲取印外的营养,逐渐形成自家的风格。当然,这已是篆刻创作的极高境界了,能否达到此境界需要看个人的天分、努力和各种机缘,在此不多谈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 第15课 竖提

上一篇:

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 第16课 撇点、撇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