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互联网+”与中职物流专业教学

2019-02-03 11:36:07浏览:95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据统计,2016年的双十一,淘宝销售额高达1207亿元,电子商务正在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发展着,在其带动下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有势不可挡

据统计,2016年的双十一,淘宝销售额高达1207亿元,电子商务正在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发展着,在其带动下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有势不可挡之势。而在今天,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物流的快速发展,离开了互联网几乎都是寸步难行。互联网+时代下中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如何才能培养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物流行业的现状

2015年7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了11个具体行动,其中第七个行动 互联网+高效物流指出: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互联网+物流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突出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互联网+高效运输,典型代表公司有运满满、货车帮、卡行天下等;互联网+智能仓储,典型代表有京东商城、菜鸟网络、顺丰速运、九州通等公司;互联网+便捷配送,典型代表有日日顺、速派得、京东、顺丰等公司;互联网+智慧物流;互联网+供应链一体化,典型代表有招商局物流、怡亚通、安吉物流等。

尽管目前互联网+在物流行业上有了应用,但实际上它的发展速度还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对其的要求,物流发展依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究其原因除了物流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客观上影响了物流的发展,另外一个更主要的因素在于物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

互联网+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作为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同时还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它的人才需求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顶层,负责企业整体目标的制订;二是中级物流人才,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三是初级人才,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其中合格的操作型人才缺口占到90%以上。互联网+的应用,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物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熟练掌握新的技术,如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等等,同时敏锐的客户体验意识即互联网意识,符合要求的职业素养及服务意识都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在物流企业一线的操作型岗位上一部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物流专业学习和培训的人员,他们只能做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搬运、揀选、送货等操作。另一部分是经过系统学习的中高职学校毕业的物流专业的学生,他们虽然经过了学校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因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职业素养及服务意识等的欠缺,也会存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情况。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课程体系需要结合互联网+物流的时代特点进行优化和完善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来进行的,因此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物流专业首先要定位好专业方向。对于专业方向的精准课程,需要根据专业方向特点进行设置,而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操作是物流专业学生必备技能。因此,应该在课程体系中加大计算机相关课程,如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等等,同时加大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针对职业素养要求,可以开设职业沟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理论课教学模式缺乏创新,需要与互联网+教育进行有效结合 第一,数字化时代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及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今天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具有了以往学生的不同特点,他们从小沉浸在数字技术当中,对于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依赖性极强,很难使他们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且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形成了不爱学习的习惯,同时也真的是不会学习。而在现有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仍然是主要形式,有些教师偶尔会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但课程是否能够真正吸引学生,更多的还是取于课程是否有趣。尽管许多教师也在想办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现在几乎所有老师上课都会用PPT,PPT中加入了图片和视频这些视觉因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整体效果仍然不是非常理想。尽管PPT增加了信息容量和形式,但一节课下来,教师掌握不好的话,认真学习的学生可能只是疲于追随PPT,看色彩缤纷的图片,看热闹有趣的视频,学习内容究竟是什么却不甚清楚。而更多的,是我们的课堂上会时时出现学生玩手机且屡禁不止的情景。

第二,运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与其以堵的形式不能解决手机问题,不如想办法去利用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现在应用较为多的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完全在线式、开放式、慕课及混合式等。其中,混合式更加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

混合式教学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在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结合完成,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学时分配。

混合式线上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合理选择,条件成熟的建立完善的学习平台(网站),条件不具备的通过建立课程的微信群来实现,这样更加简单易行。任课教师课前将学习内容和相关资料上传到网上,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相关内容,并按要求进行提交,同时可以随时提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快速、少量的测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测评结果来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而这种资源,最好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微课,微课的方式也应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制作,如对于仓储行业认知、快递行业认知等可以采用人物对话类,而对实际操作类的内容如货物的堆码等则可以采用动画类形式。微课的时间范围在5至10分钟,恰恰符合了数字化时代学生的特点,而动画游戏类能激发出他们一定的学习兴趣。

第三,实训教学现状参差不齐,实训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加强实训教学已经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中职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依然是参差不齐,在一些发达地区,物流实训室建设相对比较完善,而更多的学校,物流专业实训设备严重不足,主要原因一是设备本身投资较大,二是场地限制无法投入,因此一般只是建立一些比较简单的仓库,配上一些电脑。而实训教学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操作训练,如仓储配送作业中的叉车、托盘、电子拣选、货物堆码等等。在这部分训练中,无论是叉车这样只能单人进行操作的项目,还是货物堆码这样的可小组进行的操作项目,都会存在学生等待时间长、训练时间少的现象。二是物流软件操作,如仓储、运输、货运代理、供应链等模块的训练,训练内容比较多的是单据的填写和流程的模拟操作,与企业真实的工作仍然存在着差距。因此,无论是设备还是软件,学生的技能都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

针对实训教学这种现状,一是需要学校在物流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做好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技能调研;二是明确实训室建设的服务方向,舍弃大而全,提高针对性。对于现有实训教学资源操作低效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如可以进行分组的交叉训练,从而提高实训效率。同时,在实训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數字化的教学资源,在实训中心不同实训区域内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实训任务的操作微课,以此来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第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及中职教学特征进一步提升。无论是课程体系的完善,还是教学模式的改进,都离不开教师的核心作用。互联网+时代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单单要具备讲的能力,还要具有数字化资源制作能力、学生差异化管理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堂引导能力、高科技的迅速接受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加强学习,另一方面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给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为互联网+中职教学提供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更为开放、互联、互动的教学平台,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并付之行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探析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论文

上一篇:

建筑工程管理浅述(3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