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手术室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2019-02-03 18:14:11浏览:43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投诉率上,观察组为3.75%,对照组为1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6.25%,对照组为8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室安全性,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效果

手术室属于医院环境的重要部分,起到对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作用,对患者健康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对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而言都有重要影响。而手术室护理风险主要指代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结束手术回到病房的全流程护理中,由于患者的病情与相关手术操作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引发的护理风险。针对手术室护理开展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做对应的预防性管理,提升手术室护理的抗风险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93例,女性67例;年龄范围为1至82岁,平均年龄为(39.2±5.8)岁;病程时长为3天至14年,平均时长为(5.9±3.2)年;急诊手术为48例,择期手术112例;观察组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范围为1至81岁,平均年龄为(37.9±4.6)岁;病程时长为6天至14年,平均时长为(6.2±2.7)年;急诊手术为54例,择期手术106例;所有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是在术前做好患者与手术信息核对,做好术前术后相关物品清点,避免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确保手术无菌化操作。对标本做好标签注明与张贴,避免标本混淆,做好医疗垃圾与器械的清点、清洗消毒。将患者安全护送到病房,做好护栏防护来避免坠床,同时要做好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一旦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1]。

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其中风险管理操作如下:

术前需重视患者访视,全面了解患者身心状况,是否有过敏史,同时依据专业医疗知识对患者做针对性心理疏通,让患者能够调整最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治疗。与手术医生做好有效沟通,明确手术类型与患者情况,提升术中与医生的配合效果。对手术相关仪器做有效熟悉了解,尤其对于新进设备,要做好使用知识培训,同时在仪器的醒目位置做好操作注意事项与方法的标示,保证设备能够安全顺利的操作。对于手术用品做细致检查,避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误或者手术操作失误。在患者接待到手术室时要做好核查工作,核对其科室、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血型单、试敏情况、相关病历与腕带信息等具体的手术情况。同时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肢体功能状况,如果患者缺乏清晰的个人意识,需要让家属做好辅助回答。强化专业化培训管理,每月进行1次以上的实操训练,例如无菌操作、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等技能,同时要强调相关手术室护理的法律知识,让护理人员意识到自身岗位的责任,提升护理操作的严谨性,做好相关操作与记录,提升手术配合度。定期开展医疗与护理纠纷案例研讨分析,让护理人员了解医疗风险与相应的防范能力[2-4]。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内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率和投诉率情况

如表1所示,在风险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投诉率上,观察组为3.75%,对照组为1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如表2所示,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6.25%,对照组为8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风险管理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经济学,主要是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风险因素做有效收集整理与分析,而后针对风险因素做对应的风险防控管理。将风险管理运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主要是手术室护理环节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正常开展和患者的健康安全,甚至引发较多的医患纠纷和风险事件。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做好护理危险问题的预防控制,将风险问题更好的控制在最小发生率状态,保证手术室工作开展的顺畅度,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真勤.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234-235.

[2]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等.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1): 145-148,152.

[3]傅建南,于露.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2):1596-1599.

[4]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探析农村小儿农药中毒状况及健康教育

上一篇:

性激素在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