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慢性泄泻的治疗探讨

2019-02-03 18:31:05浏览:88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慢性泄泻往往是由急性泄泻失治或迁延日久而致 , 临床往往伴见倦怠乏力 , 面色少华 , 或形体消瘦 , 浮肿气怯等脾虚症状。作者根据

慢性泄泻往往是由急性泄泻失治或迁延日久而致 , 临床往往伴见倦怠乏力 , 面色少华 , 或形体消瘦 , 浮肿气怯等脾虚症状。作者根据临床不同表现 , 分别采取益气健脾、温肾健脾、疏肝健脾等法 , 其效灵验 , 现叙述如下。

1脾肾阳虚型

症见形寒肢冷 , 便溏或滑脱不禁 , 完谷不化 , 或五更腹泻 , 肠鸣 , 泻后则安 , 苔白滑 , 脉细弱。治宜温肾健脾 , 涩肠止泻。方选四神丸加减。

患者 , 男 , 60 岁 , 2014 年 1 月 12 日初诊。因饮食不节罹患慢性泄泻 10 余年 , 时轻时重 , 反复发作 , 初服黄连素之类等药可奏效, 但停药即发, 晨起即泄, 形寒肢冷, 形体消瘦,面色少华 , 舌质淡苔薄白 , 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肾健脾, 固肠止泻。方选四神丸加减:吴茱萸12 g, 补骨脂12 g,五味子 12 g, 肉豆蔻 12 g, 白术 15 g, 茯苓 18 g, 诃子 15 g, 肉桂6 g, 1 剂 /d, 水煎早中晚饭后温服。连服 20 剂 , 大便成形 , 精神转佳, 饮食增进。继服10剂诸症悉除。随访至今, 病未复发。

2肝郁脾虚型

症见郁闷不舒 , 或性急易怒 , 腹胀肠鸣 , 腹痛即泻 , 泻后痛减 , 得矢气胀缓 , 苔薄白 , 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治宜疏肝健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减。

患者 , 女 , 42 岁 , 2012 年 12 月 21 日初诊。因情志不遂诱发泄泻 4 年余 , 腹痛腹胀 , 大便日行 3~5 次 , 溏而不爽 , 夹有黏液 , 泻后痛减 , 食少 , 胸闷嗳气 , 苔薄 , 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治宜疏肝健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减 :炒白芍 30 g,白术 18 g, 陈皮 12 g, 防风 6 g, 茯苓 30 g, 山药 18 g, 柴胡 9 g,升麻6 g, 制半夏12 g, 1剂/d, 水煎早中晚饭后温服。服药6剂,症状大减。继服 10 剂病已痊愈 , 随访年余 , 病未复发。

3脾胃虚弱型

症见怠惰嗜卧 , 食欲不振 , 形体消瘦 , 肠鸣腹泻 , 稍进油腻之品诱发加重, 舌质淡, 苔白体胖, 脉细弱。证属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患者 , 男 , 51 岁 , 2013 年 8 月 16 日初诊。患者 3 年前因饮食不节引起腹泻 , 日行 3~4 次 , 稍进油腻之品诱发加重 ,经多方医治乏效。刻下 :腹泻腹胀 , 日行 4~5 次 , 大便稀溏无脓血及黏液便 , 形体消瘦 , 精神疲惫 , 饮食不振 , 舌质淡苔白 , 脉细弱。证属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白术 12 g, 党参 18 g, 白扁豆 18 g, 山药 15 g, 木香 9 g,车前子 15 g, 茯苓 30 g, 大枣 12 g, 炒三仙各 20 g, 1 剂 /d, 水煎早中晚饭后温服。连服 20 剂 , 病已痊愈。

4小结

慢性泄泻患者由于脾胃功能虚弱 , 消化吸收功能甚差 ,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 , 不可忽视对患者的饮食指导 , 大凡生冷、粗硬、刺激性食物皆当忌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急性咳嗽的疗效研究

上一篇:

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探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