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

2019-02-03 18:41:09浏览:7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制动 , 在制定过程中患者下肢活动受限 , 再加上患者术后应用止血药物等因素 ,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制动 , 在制定过程中患者下肢活动受限 , 再加上患者术后应用止血药物等因素 ,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严重的导致患者生命丧失。本文选择本院下肢骨折术后患者 , 观察在下肢骨折患者中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入选的 60 例下肢骨折患者均于 2011 年 3月 ~2014 年 3 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 , 上述患者均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无其他脏器严重并发症、均同意参与本实验。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0 例 ) 中男21 例 , 女 9 例 , 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为 18 岁和 63 岁 , 平均年龄 44.8 岁 ;导致骨折原因交通车祸、高处跌落等。对照组 (30 例 ) 中男 22 例 , 女 8 例 , 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为 19 岁和 60 岁 , 平均年龄 45.2 岁 ;导致骨折原因交通车祸、高处跌落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干预。术前让患者了解病情、手术治疗过程、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准备等 , 了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 术前嘱咐患者戒烟、戒酒 , 了解长期卧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术前心理情绪状况 , 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 在和患者交流沟通中鼓励支持患者 , 在护理过程中舒缓患者因疾病等原因产生的不良情绪 , 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手术和术后恢复。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 , 让患者了解排气后可进食等方面知识 , 禁止食用辛辣食物 , 多摄入高蛋白、高纤维素、容易消化食物 ,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 防止便秘。②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做好病情观察 , 观察患者趾端部位的血压运行情况 , 观察患肢的肿胀情况 ,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皮肤颜色 , 感知皮肤温度 , 和患者进行交谈了解肢体情况 , 根据观察的患肢情况与患者健侧肢体进行对比。嘱咐患者术后做好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 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观察患者健侧和患侧下肢深静脉血管 , 如果血流变细 , 超声显示血管内发现有低回声团块 ( 或血流回声消失 ), 可认为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发生 6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 , 发生率为 20.0%,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 (14.73.6)d、(18.63.1)d ;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 此类并发症可危险到患者生命安全。下肢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要制动、应用止血类药物、早期活动受限等,这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 有效的预防是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关键 , 除了临床给予有效的药物等措施进行预防外 , 护理干预可减少其发生率。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中 , 首先让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 , 提高患者认知 , 减少患者对此误解 , 除此以外 , 还从患者饮食等方面实施护理 , 减少发生率。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除了常规的病情观察、简单的健康宣教、术后注意事项等 , 还要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 通过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 能够为患者提供整体的护理干预服务 , 从综合整体方面干预患者的术前术后 ,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起着重要护理作用。本文结果显示 , 观察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低于对照组,说明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 , 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劳动合同的制定与审核分析(1)论文

上一篇: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征象及与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