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专家教你如何更好地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

2019-03-03 15:57:34浏览:60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十年寒窗苦读,高考终于结束迎来了跨出高中最后的一栏---填报志愿。那么如何填报志愿呢?其实这里也讲究方法和技巧。如果高考考

十年寒窗苦读,高考终于结束迎来了跨出高中最后的一栏---填报志愿。那么如何填报志愿呢?其实这里也讲究方法和技巧。如果高考考好了志愿没有填好也会出现学生复读的情况。那么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怎样填报录取率更好?低分怎么填报志愿?主要注意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专家教你如何更好地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   山村

  一、如何填报志愿?教你怎么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让你上理想大学  技巧1:如何选择大学

  第一,选择大学,要依据大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来挑选。了解了中国重点大学的来龙去脉,以及他的发展历程,我们就很从容地能发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重中之重,这样的话,就便于我们区别院校的层次。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

  第二,重视学校的历史沿革,弄清学校的前世今生。通过分析学校的历史沿革,了解一个学校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个学校的院校特色、办学传统和他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第三,关注学校的地缘优势,纵观中国大学的分布和发展级别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嫌贫爱富惜大不惜小,当然这是一个通俗的比喻了,在中心城市,大城市、发达城市和地区,大学往往发展得很好,反之则较差。

  第四,不可忽视学校的文化底蕴,我们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这些无形资产,形成了一个学校的非物质文化,是大学重要精神财富和宝贵资源。

  综上所述,就是考虑一所大学,从他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所处的地域位置,以及学校的校园文化,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都要综合考虑。

  技巧2:一本重学校、二本重专业、三本重校名

  一本重学校

  参与一本录取的大多数都是全国重点大学,尤其是985、211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脊梁、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管理,大都集中在这里。

  二本重专业

  1.综合性大学较少,行业性大学居多,一般这些行业性大学,历史早、底子厚,不仅办学水平高,而且社会影响大,毕业生相对容易就业。

  2.二本院校,数量众多、鱼龙混杂、低于分布广泛,而且大多居于二三线城市,除了少数几个大中城市的部分高校以外,大多数的学校,每年的录取分数,趋于扁平,加上这些学校的招生人数,是相对比较多的,所以报考的区分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三本重校名

  三本院校,一般是指民办的本科院校或者是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名称很特别,你从名称上一看,好象一个拖拉机,后面挂着这个大拖斗,选择这些院校,主要看前面的主体母校,一般的就主体母校来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重点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985、211;

  技巧3:上行业院校和读优势专业

  一是要去行业院校上学。语言类、法律类、师范类、财经类、土建市政类、计算机类、农学类、电子信息类、医学类等都有行业院校。在行业院校得到的训练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别的。

  二是要读学校的优势专业。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准综合大学多数都有优势专业,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相当强。

3.png

  技巧4:注重利用排名

  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习惯按成绩报志愿,他们往往拿着自己的分数直接与高校往年录取最低分对比,这很容易进入报考误区。每年的高考政策都有变化,考试模式、试题难度、报考人数都不一样,同样的600分,去年和今年的含金量可能会差很多。因此,填报志愿不能简单地用绝对分数来衡量,而应使用相对分数,即线差(高校最低录取线与批次控制线之差),并结合全省排名来对号入座。因为每年的试题都有变化所以考生的录取分数也有变化,但是每年一本学校的录取比例是不变的,所以考生的排名比高考的分数要重要一些。

  技巧5:充分了解信息

  1.在填报志愿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要分析地域冷热、院校冷热、专业冷热,显然比较仓促,因此考生和家长应该早为志愿准备,多留意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留意行业发展的新潮流,留意各地经济发展的重点及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潜在需求信息。

  2.从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前瞻分析专业的冷热。发展势头强劲,前景看好的行业,容易成为报考热门;容易考公务员(课程)或进入科研院所、国企的专业容易成为报考热门。社会需求少的长线专业或工作条件艰苦的专业则在报考时相对冷门。

  技巧6:如何选择专业

  有的家长追求热门专业,就让自己的孩子报志愿的时候选择热门专业,忽略了孩子的特长。高达52%的被调查者(大学生)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另外一个专业",有34%的人希望在原来所学专业基础上再学第二专业,只有14%的人对当年的选择不后悔。这足以看出选择专业在志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着考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更与考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选择专业是非常复杂的工程。要结合考生兴趣、性格等因素,还要结合家长最关心的就业前景等因素。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选择专业。

  二、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录取率更高?这里也有方法和技巧  1.先弄清自己可以填几个志愿

  无论是批次合并还是取消批次,都会对考生填报志愿产生一定影响,而志愿设置等变化更为明显。以河南和北京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为例。河南省之前本科二、三批次都可填报1-6所高校志愿,2017年本科二、三批合并后,二批可填报1-9所高校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可填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北京市本科二批志愿设置也有所增加,今年本科二批可填报10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及是否服从院校专业调剂。批次合并后,本科二批志愿院校数量增加,考生可选择的院校、专业也相应增加。  除了搞清楚自己可以填报几所高校、几个专业以外,还要知道你的填报科类、填报时间、填报方式和录取规则。不同志愿的填报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考生要弄清楚你属于哪一类,在什么时间段填报等。  所以,建议今年志愿设置有调整省份的考生,一定要先弄清你省的填报政策和志愿设置情况,认真阅读当年本省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和填报志愿办法。

2.png

  2.无二本线可参考与一本的线差

  弄清楚政策以后,第二步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找定位可能每人方法不同,以往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线差法和排位法。在咨询会上经常能听到,招办老师说:“我校录取线在二本线上30分……”其实这就是线差法,录取线和批次线比较得出的分值。

  二三本合并以后,由于批次线变化和院校的增加,往年的分数线失去了参考价值。

  二批三批合并后,三本线消失,由于院校增加,二本线分数下降,对于而往年通过二本线来判断自身定位和院校定位的考生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那么,这部分学生应该怎么办呢?其实,线差法还是可以用的,二本线虽然没有了,但是一本线还在。考生在报考时,可以参照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的线差,也就是说以往是看录取线比二本线高多少分,二批三批合并后,可以看你的分数线低于一本线多少分来给自己定位和选择高校。

  3.参照学校录取分数和录取排名

  另一种方法就是排位法,也就是通常大家说的知分、知位。知分很简单,现在大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已经知道了高考成绩。知位指的是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同时,各省招办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考生“一分一段”表。表内对每一个分数段上有多少考生、该分数线以上有多少考生进行了详细统计。利用“一分一段”表,可了解自己在全省的名次。另一个知位,就是要参考往年高校录取分数和录取的大概位次。

  具体怎么操作呢?例如你今年在全省排在5000名左右,就可以看看去年5000名上下的考生,都是被哪些学校录取的。反之也适用,比如你想报考哪所大学,就可以看看以往该校录取的学生,都是集中在什么位次。  举个例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京本科二批文科排名4201,理科二批排名15818左右的考生都比较有希望被录取。

  在填报志愿时若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知分、知线、知位胜算更大。也就是说对照学校录取分数和录取排名,结合批次线分差来选择目标高校。同样举例说明,北京印刷学院本科二批的录取分数,往年一般在一本线下30分左右,文科名次大概是在6200名以内,理科名次大概在21000以内。以此对照一个学校,看三年的录取情况,如果你的分数、排名都符合,报考就比较稳妥了。

  三、低分考生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有的人分数考的较低,担心上不了好大学,这里也要我们掌握好填报的技巧

4.png

  技巧1自我定位

  1、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即想要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了解自己真正的的兴趣所在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借助专业的测评工具会比较好,新浪高考志愿通“专业定位测试”在确定考生专业方面非常科学准确。

  2、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优先考虑一下院校。

  确定一下自己想要选择综合性院校还是理工类院校抑或是像财经或者语言之类的特色院校。

  3、了解自己对于地区的选择。

  是喜欢北上广这样的老牌一线城市还是像武汉、西安、重庆、成都这样的名校云集、发展机遇更多的新兴一线城市?抑或是选择离家近一些的城市读书?

  4、了解自己本科毕业之后是选择就业还是深造。

  如果选择就业,就可以选择那些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就读如车辆工程、土木工程、财经类专业、语言类专业等,如果选择深造,就可以选择一些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较宽的专业填报。

4.png

  技巧2科学定位院校

  目前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大约有2300余所。由于各高校之间在办学层次、办学水平、隶属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普通高校便有了不同的类别或者特色。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我们经常听到的“985高校”“211高校”就是依据高校的办学水平来划分的。依据高校的隶属关系,又会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门所属高校、省属高校等;依据学校的学科实力又会有综合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师范类高校等的区分。如何从众多高校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院校就需要考生在结合自我定位与分析的基础上多下工夫了。

  1、高分考生奔名校

  这里所说的名校主要指“985工程”以及“211工程”高校。近日,一则教育部废除高校“985工程”以及“211工程”的新闻引发了轩然大波。教育部随后在其官方微信“微言教育”中发布消息称,“211工程”“985工程”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尽管“985工程”以及“211工程”的存废有着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在考研深造还是在就业市场上,“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认可度相对较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部分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就直接声明:只招“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尽管国务院对此种招聘歧视现象明令禁止,但是在真正的企业招聘过程中,“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依然备受追捧。

  这类考生是为数很少的“尖子生”,可优先选择名校,尤其是名校中的名校。但也不要一窝蜂奔向北大、清华等名校及其热门专业,应综合个人兴趣、志向和特长选择专业,慎重填报好第一志愿,备受争议的弃北大而选择技师学校的周浩案例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此外,还应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2、次高分考生奔特色

  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是比较优秀的,填报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把握不大,报考其他院校又心有不甘。稳妥起见,应多考虑其他院校的特色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首选,这些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毕业生的就业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如果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要尽量选择以该专业为特色专业的特色院校,如想要学财经,可以选择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对外经贸大学等财经类特色院校,尽量不要选择理工大学的财经类专业,原因在于财经类专业并不是理工院校的特色专业,相对于专门的财经类院校而言,理工院校的财经类专业的业内认可度不是很高。如果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先根据高考分数以及自己对于地域的要求定位院校,再选择该目标院校中的特色专业,比如考生想要去同济大学读书,就可以考虑选择同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建筑学、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德语等优势专业。

  3、中等成绩考生,哪个优先可随意

  这类考生分数在一本线以上,志愿范围是重点本科院校,此类学校数量多,招生量大,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较广。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一个相对好的院校;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就要考虑选择那些具有自己意向专业特色的院校或者业内认可度比较高的院校。比如一名河北考生,高考分数在一本线以上,想要学财经类专业,就可以选择天津财经、东北财经、山东财经等特色的非211财经类院校。

  每年高考中人数最多的就是中等成绩考生,相应的他们之间的竞争也特别大。好学校、好专业谁都想要,但录取结果的差异往往就在一两分之间,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之前一定要对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有清晰的了解,通过详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志愿方案。

  由于考生数量多,志愿容易扎堆,因此要特别注意填好第一志愿第一专业,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省份已经实行平行志愿了,报考专业时尤其要关注专业是否服从调剂,以避免提档后因专业不服从调剂而落选直接掉入下一批次录取。

  4、一般成绩考生,专业优先

  此类考生分数介于三本线和二本线之间。一般来说,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实力、声望并无太大差别,而专业的差别直接关系到考生今后的就业、考研等竞争力问题。对此类考生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

  5、较低分考生,保上学

  此类考生分数位于专科分数线和三本数线之间,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确保有学可上。选择专业时尽可能考虑那些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以便日后就业。

  四、高考填报误区需注意:  1. 不考虑个人兴趣和特长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建议孩子报读相对来说更有前景的专业。实际上,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个人的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进行志愿填报的时候,要先进行了解:第一,对专业是否有兴趣?是否在了解专业内涵之后仍然愿意去投入学习?第二,在个人的学习能力上,是否满足专业的要求?

6.png

  2. 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志愿填报切忌全部填报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往往报考人数多,竞争大,而全部报考热门专业并明智。合理的做法应当是,结合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提高个人的录取率。

  3.家长代替孩子来选择

  家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为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这其实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限制,是家长代替孩子来选择人生。但并非正确的做法,家长应该做的是尽可能为孩子搜集信息,提供建议,最终的决定遵从孩子自我的决定。

  4.盲目选择热门专业

  家长和考生盲目随大流,选择热门专业。有些考生家长明知孩子并不喜欢会计专业,但由于近年来报读该专业的考生不计其数,家长认为该专业是热门专业,有前途,所以一定要孩子填报该专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流行专业意味着当下招生数量很大,这就意味着四年后孩子初出社会就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此外,如果几年后这个专业不吃香了,那孩子又该如何?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炒菜怎么掌握火候的技巧,火候决定菜肴质量

上一篇:

做腊八蒜用什么醋,米醋还是陈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