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增加益生菌 减少亚健康

2018-12-04 22:32:31浏览:79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起亚健康状态和各种慢性病,而亚健康状态和各种慢性病是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  ●益生元可激活人体内
●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起亚健康状态和各种慢性病,而亚健康状态和各种慢性病是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  ●益生元可激活人体内双歧杆菌或乳酸菌等益生菌群,对促进人体微生态平衡具有显著的作用。  ●2006年3月,国家首次将“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11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公众营养改善事业前进的里程碑。欧力多活性益生元被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正式列为公众营养改善项目,项目已于今年正式启动。  人体与细菌共生  研究生物体与其正常微生物群的相互关系的新的生命科学分支——微观生态学(microbialecology)与宏观生态学(macrobialecology),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两个层次。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相关研究不断阐明生命的发展规律,并为促进人类健康开创新局面。  益生菌是人体、动物体及植物体体内和体表寄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中的对宿主有益的或生理性细菌。人一出生,就会被这些生理性益生菌寄居。人、动物及植物作为宏观生物,都要与其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共生,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进化。  成年人体内和体表寄居着500~1000种生理性微生物(微生态学把这些生理性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其重量约为1.275公斤,体积相当于一个人的肝脏那么大,其数量为100万亿~1014万亿个。人体自身的细胞只有10万亿个。也就是说,每个人体细胞就有10个细菌相陪伴。一位美国著名的微生态学专家Savage说,正常菌群是人体的一个系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  亚健康谁闹的  亚健康及其危害  亚健康及其危害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感觉自己不舒服,时常陷入疲劳、反应迟钝、适应力下降、焦虑的状态,去医院检查又往往查不出确切的原因。似病非病,生活变得很糟,医学上把这类现象称为亚健康。亚健康是身体功能退行性变化的一种反映,也是“虚病”向“实病”转化的一个中间过程。  据介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这些人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很好。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而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环境污染加重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亚健康发生率逐年增加。持续的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因此,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也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  一个重要的亚健康起因 虽然目前对于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尚无定论,但多数研究认为,人体亚健康状态与压力过大、身心状态失衡、饮食结构与习惯不健康、缺乏生活规律、生活方式不科学、情感生活质量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  但是不久前,一项由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发起的《中国人口亚健康与微生态失衡状况调查》,揭示了亚健康的一个重要起因——人体微生态环境失衡。  菌群失衡与亚健康互为因果  研究显示,人类亚健康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伴随着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和失衡。  在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在人体内环境中是一种和平共处的关系。就拿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来说,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时,肠内益生菌占据着优势地位,并在肠道内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的分解,协助人体完成胆汁酸、胆固醇等物质的代谢过程,增进人体对各种养分的摄取,从而使人达到健康状态。  但是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或是发生由肠内本来无害的细菌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是让有害菌占据优势地位,并产生毒性物质或内毒素时,就会使人产生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厌食、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所以说,人体微生态状态与健康息息相关。几乎所有引起亚健康的诱因都能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而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既是亚健康的结果,又能加重亚健康,最终导致疾病。  菌群失衡有对策  菌群失衡为什么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正常微生物群是和谐、平衡的。但是当人体处在不良环境中或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时,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改变,寄居在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和数量上也会发生异常,形成菌群失衡。  初步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吃肉类和脂肪类食物多了,含纤维多的植物性食品吃得少了。加上食品加工越来越精细,食物中大部分维生素和益生元在加工过程中流失。一边是有益物在流失,另一边却是有害物在涌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不断通过大气、水等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当有害物的摄入量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再加上抗生素的滥用,就会导致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  菌群失衡可引起亚健康和疾病。据调查,由于环境、食物和压力的影响,70%以上的人(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和癌症的前期)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菌群失衡怎么办  菌群失调可分为生理性失调和病理性失调,前者是可逆的,可自然恢复;后者是不可逆的,不加以调节就不能恢复平衡。  国际微生态学界普遍认为,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是个好办法。例如,把人体固有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从人的肠道中分离出来,进行培养、扩增、冻干,再制成粉剂或液体供口服,以补充因菌群失衡所造成的这些生理性细菌的减少或缺失,达到调整菌群的目的,改善亚健康。但这种方法在使用上有不利的地方,因为益生菌的活存期较短,因此限制了其应用价值。  近年来,国外率先推出了益生元。所谓益生元,是一类低聚寡糖。它在人、畜的上消化道内不能被吸收,只能在结肠内由生理性细菌所产生的酶分解,并被生理性细菌消化吸收。由于益生元是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生理性细菌所必需的营养和生长促进物质,因此使用益生元能增加有益菌,抑制有害菌,调整肠道菌群失衡的状态,使人体逐渐由亚健康转为健康状态。由于益生元有效期较长,因此有利于推广应用。  选择益生元 需要注意啥  由于双歧杆菌是一种对人类极为重要的益生菌,所以人们最早发现的益生元是双歧因子——各种寡糖类物质(即低聚糖)。  在自然界中,有多种植物含有天然的低聚糖。但权威的研究报告显示,人们每天只能从日常食物中获得0.145~0.25克的短链功能性低聚糖,远远满足不了人体的需要。所以,除了膳食,还应适当补充低聚糖。  常见的益生元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乳酮糖。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我国已将低聚糖添加到乳制品、婴幼儿食品、饮料、保健品、烘焙制品和酒等食品中。  但摄入益生元所产生的功效与益生元每天的摄入量密切相关。以低聚果糖为例,其最低摄入量应为3g/日,一般摄取量应为5~8g/日。又如低聚半乳糖,其最低有效摄入量应为2~2.5g/日,一般摄取量应为10g/日。对于一个健康成年人来说,益生元的每天补充量应达到最低有效摄入量,否则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服用太多则会导致排出性腹泻。因此,消费者在直接服用或选择含益生元的食物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标注的益生元的种类、含量和健康提示。  谁为益生菌提供食物  调节人体微生态的主要手段 保持体内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使用微生态制剂已经成为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的主要手段。  从本世纪初梅切尼科夫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以来,微生态制剂逐渐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在日本特定的健康食品中,40%添加了微生态制剂。在欧盟也是如此。  微生态制剂的最大特点 在世界微生态学界,已经对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已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达成共识。有人预言,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生态制剂的时代。  目前微生态制剂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口服的有益的活菌制剂,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于人体健康。  益生元益生元(如各类功能性低聚糖)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  合生元将益生菌和益生元合二为一的制剂称为合生元。目前国内外对于益生菌与益生元的联合运用已进入研究高潮。  益生菌的食物:低聚果糖 所谓益生元,是包括低聚果糖在内的体内正常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这类营养物质虽然能给体内正常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却不能被正常微生物的宿主所吸收,既能维持正常微生物的生长,又能保护宿主的健康。研究发现,益生元可以使双歧杆菌增殖,促进钙、镁、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进而调节血糖、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  益生元该怎样用 目前益生元已在国际上成功应用。在欧洲,低聚果糖常被添加于酸奶、乳酸饮料、干酪、涂抹酱、焙烤类食品和汤料中。其目标人群包括青少年、工作繁忙及压力过大的人士和老年人。然而在我国,益生元的应用尚不到应使用范围的5%。正因为如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已于今年启动益生元的使用推广项目。  传言不可轻信  传言1:益生元就是双歧杆菌 错。益生元不是益生菌,也不是双歧杆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可以促进各种益生菌的生长。  传言2:双歧因子就是益生元 错。当双歧因子可以增加小肠(或发酵乳制品)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时,可以被认为是益生元。但在其他状况下,双歧因子就不能被称为益生元。  传言3:非消化性寡糖都是益生元 错。因为当非消化性寡糖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时,才可以被称为益生元。而在乳糖不耐受等情况下,非消化性寡糖也能促进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产生有害效应,此时就不能把非消化性寡糖称为益生元了。  传言4:结肠食品都是益生元 错。所谓结肠食品,是指不能被人类胃肠消化酶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它们大部分是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及低聚寡糖(乳果糖、大豆寡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多糖在小肠内是不能被分解吸收的,只有到了结肠,才能被肠腔中的细菌所分泌的酶部分或全部酵解。所谓结肠食品更偏重于膳食纤维的功效,并不一定是益生元。而益生元则一定是结肠食品。  你问我答  问 什么是国家公众营养改善OLIGO推广项目?  答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OLIGO(益生元)推广项目的具体内容是:把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低聚寡糖作为食品强化剂,按照科学的方法适当地添加到粮、油、奶等食品中,以改善食品品质,弥补因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过精、过细,造成益生元流失的缺陷。其目标是调整人体菌群,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改善。  问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  答  人、动物和植物必须与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完全适应即健康,不完全适应为亚健康,完全不适应就发生疾病甚至死亡。而生物体与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体与菌群的平衡过程,也是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过程。同时,是自身的正常微生物群适应生物体生理变化的过程。  影响正常菌群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则包括饮食结构、精神生活、社会压力、医疗质量等。而抗生素的滥用是直接破坏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问 常喝酸奶能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吗?  答  酸奶是通过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因此常喝酸奶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人类饮用酸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由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微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梅达尼科夫教授提倡的,目前已经普及到全球。其作用是增加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使肠道菌群失衡恢复正常。  问 除了常喝酸奶,还有哪些保持菌群平衡的方法?  答  答:①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少吃精粉、精米及其他精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②多吃地下茎类食物。包括菊芋、菊苣、山药、胡萝卜及芋头等。因为这类食物含有大量的益生元,有利于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③保护肠道菌群平衡。在不得已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要注意先抗后调。如能进行菌群检测,应设法抑制数量多的菌群,补充数量少的菌群。如使用了广谱或多种抗菌药物,应对肠道正常菌群予以扶植。  问 为什么益生元能促进人体微生态平衡?  答  形象地说,人的身体好比地球,上面生存着大量的菌群,其中益生菌的多寡是一只反映“地球”健康与否的“体温表”。而益生元是益生菌赖以生存的食物。在众多益生元中,欧力多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母乳和动植物中的优质益生元。它能有效减轻便秘,降低肠道pH值,恢复肠细菌平衡。  问 益生元是药吗?使用后会不会产生副作用?  答  它不是药,其主要功能是从总体上促进身体健康,减少患病的危险。益生元只能通过日常饮食加以补充,而不能把它作为药物来治疗某种疾病。益生元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副作用。  问 每天摄入多少益生元合适?  答  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地摄取益生元。多数人可采取多摄入食物纤维的办法来补充。但少数人由于对食物纤维比较敏感,如在进食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后会产生腹胀的症状。而食用含益生元的食品则不会让人产生腹胀等不适感。个别人如果在正常的饮食范围内出现不舒服的感觉,经过多次使用也会逐渐适应。  问 食品的欧力多标志有何寓意?  答  欧力多标志是将人体益生菌的代表双歧杆菌作为图形,寓意是吃了欧力多就能促进健康。消费者应选择标有欧力多标志的产品,有此标志的产品代表其欧力多的含量符合国家公众营养改善欧力多推广项目的推荐量,食用后确实能促进健康。现已证实,连续30天食用欧力多者,体内益生菌的数量可增加5.8%,有害菌的数量可减少8.6%,机体免疫力可得到提高,因此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推广使用。  专家档案  于小冬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现任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多年来,从事宏观经济学、人口与社会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并多次承担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委托的重要科研项目。主持的“中国综合运输研究”获得国际管理学奖。1995年受命担任中国政府与国际的合作项目——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负责人、项目主任。目前我国公众营养规划项目已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支持,并已纳入我国第11个五年规划中。在我国率先倡导营养产业,并得到产业界、科技界的全力支持。  专家档案  康白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现任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曾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上被选为主任委员和《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主编。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40多年,倡导并开拓了我国的微生态学科,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微生态学基本理论和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5种微生态学调节剂并已投产。获国家和省市发明奖多项及3项发明专利。1988年主编了国内外第一部《微生态学》教科书,并在高校开设此课程。目前承担国家、省、市及科研课题15项,已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和进修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懒得用脚

上一篇:

运动,从今天开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