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丹毒的致病菌是什么

2019-07-03 20:27:16浏览:66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丹毒的致病菌是什么二、丹毒的诊断鉴别三、哪些人容易患丹毒丹毒的致病菌是什么1、丹毒的致病菌是什么丹毒的病原菌

文章目录

一、丹毒的致病菌是什么二、丹毒的诊断鉴别三、哪些人容易患丹毒

丹毒的致病菌是什么

1、丹毒的致病菌是什么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镕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2、什么是丹毒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3、丹毒的症状体征

发病前常有活动期足癣、鼻、口腔内感染病灶及皮肤外伤史,皮损出现前常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婴儿有时可发生惊厥,潜伏期一般为2~5天。

皮疹初起为红肿发硬的斑片,后迅速向周围蔓延而成为大片猩红色斑状损害,表面紧张灼热有光泽,稍微高起,境界清楚,以后皮损向外扩延,中央红色消退为棕黄色并有轻微脱屑,触痛明显。皮损部出现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或大疱时称水疱或大疱性丹毒,症状极严重时患部可以迅速发生坏疽成为坏疽性丹毒。此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多由脐部或生殖器部开始,后迅速扩延,病情凶险,易引起败血症和腹膜炎甚至死亡。

损害也可向他处蔓延(游走性丹毒)或在原发损害部位屡次发生(复发性丹毒)。多次复发者称慢性复发性丹毒,局部往往继发淋巴性水肿。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小腿、颜面、前臂、手足及婴儿腹部多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肿大。全年均可发病,但常见于春、秋两季。

丹毒的诊断鉴别

1、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2、蜂窝组织炎: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着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3、多形日光疹: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4、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5、癣菌疹:发于小腿部的癣菌疹,常呈红斑样,足癣症状减轻或治愈后症状即随之消失。

6、类丹毒: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猪丹毒杆菌培养及接种试验阳性。

哪些人容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温计的使用方法?

上一篇:

晚期肾癌还能活多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