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做科普 别生搬硬套中医理论

2018-12-10 19:17:38浏览:82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最近听一位药剂师给群众普及煎服中药基本知识,如煎药器皿、煎药时间、服药时间等,现场火爆,讲课内容深受群众欢迎。但在解释原

  最近听一位药剂师给群众普及煎服中药基本知识,如煎药器皿、煎药时间、服药时间等,现场火爆,讲课内容深受群众欢迎。但在解释原理时,生搬硬套一些中医理论,让人觉得有点牵强附会甚至故弄玄虚了。

  煎药器皿别用铁

  药剂师讲:煎中药不能用金属器皿,因为大多数药物为草木,而中医认为“金克木”,用金属器皿煎中药影响药效;煎中药要用陶瓷器皿,因为中医认为“土生万物”,而陶瓷器皿属土,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中医理论认为: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

  现在看来,如果因为“金克木”,大多数中草药为草木,就不能用金属器皿煎煮,那么,我们吃的米、面、菜蔬多属草木,是不是就只能返璞归真、用瓦罐做饭了。再说,按五行生克理论,瓦罐属土,土能生金,土生金后而金更容易克木了,岂不是更糟?

  如果用现代理论知识来解释,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中药原料主要取之于植物(也有一部分动物和矿物),很多植物药呈酸性或碱性,很多植物又含有鞣质、有机酸等。若与铁、铜器皿一起加热后,铜离子、铁离子等可能更活跃,出现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如鞣酸一遇上铁、铜等金属,会生成鞣酸铁、鞣酸铜等沉淀,不再溶解于水。这样,药物就很难被人吸收。有的甚至会形成其他有害成分,使中药汤剂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轻则改变药液性味,降低疗效;重则使服用者发生反胃、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或致命。

  而用陶瓷器皿煎煮中药时,因为陶瓷器皿的锅底导热十分均匀,煮起来火力比较和缓,而且锅的保温性比较强,水分蒸发量比较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药剂成分保留比较全面,以保证不耐高温的药材不会流失。

  煎药时间咋把握

  药剂师讲:走上焦的药,不宜久煎;走下焦的药,需要久煎。总之,熬药时间越长,其性越往下沉,药力越往下走。

  现代科学研究,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为了防止有效成分大量挥发,不宜久煎,或者后下;一些有效成分难于溶出的药物如植物的根茎、矿物等,需要久煎或者先下。有些毒性较大的药物,久煎可以去毒,必须较长时间煎熬,如乌头、附子。

  另外,药物的性味是一定的,只要把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来就可以了,也不可能出现“熬药时间越长,其性越往下沉,药力越往下走”的情况。

  何时服药才正确

  药剂师讲:病位在上,宜饭后服药,这样饭把药顶在上面;病位在下,宜饭前服药,这样饭把药很快压下去。

  听起来貌似有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给兔子依次喂不同颜色的食物,吃饱以后杀掉兔子,将胃取出冷冻,然后将其切成两半,观察其剖面。发现吃进去的食物并不是依其先后次序从胃的幽门到贲门自下向上分层排列,而是先吃进去的食物靠近胃壁,后吃进去的食物依次向胃中央堆积,最后吃进去的食物在胃的中心。所以,并不是“饭后服药,饭把药顶在上面;饭前服药,饭把药很快往下压”。

  再说,不管药物在胃的什么位置,都要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入血液,才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发挥作用,也不存在“上顶”“下压”的现象。

  实际上,饭前、饭后服药,主要取决于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性、药物的吸收及作用时间等。如对胃肠刺激性大的药物,饭后服可以减少刺激;空腹服药吸收较快,吸收较完全,可以减少贵重药物的浪费,如驱虫药、滋补药、助消化药一般应空腹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 推荐四款健康食谱

上一篇:

古籍对目病有细致研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