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餐后血糖管理地图

2018-12-11 15:22:39浏览:36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餐后血糖管理地图  □本报记者 张蕊  2017年餐后血糖7.8健康宣传周期间,中国糖尿病饮食管理现状和教育项目专家组发布了首个
餐后血糖管理地图  □本报记者 张蕊  2017年“餐后血糖7.8健康宣传周”期间,中国糖尿病饮食管理现状和教育项目专家组发布了首个《中国糖尿病饮食地图》,分享了中国糖尿病患者饮食调研数据,倡导餐后血糖科学管理与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的理念,旨在从根本上改善血糖管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餐后血糖平均值超过7.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  “7.8”代表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的上限7.8mmol/L,大于这个值,就是糖尿病前期。目前我国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人,如果这些人再不注意合理饮食、加强运动,就会发展为糖尿病病人。为了提升大众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对于餐后血糖的重视,认识餐后血糖7.8mmol/L这一数值对于糖尿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意义,中国糖尿病饮食管理现状和教育项目(China DNA)于2016年正式启动,旨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糖尿病患者饮食现状,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均衡膳食指导,进而实现餐后血糖达标。该项目覆盖了全国150家三甲医院的500位临床医生,调研并记录了3万多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中国糖尿病饮食地图》就是基于患者饮食调研数据“绘制”而成。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是其自我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却被大多数患者忽视。数据显示,全国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的餐后血糖平均值远超过7.8mmol/L这一上限。  糖尿病饮食教育不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静:  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较差的主因是饮食教育不足。调研数据显示,仅有52%的患者受过饮食教育,33%患者从未接受。尽管接受这种教育的途径非常多,但只有3%的患者通过营养师来定制饮食,21%的患者不控制饮食。另外,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仅为69%。92%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每天应该摄入的总热量值。饮食教育需要患者、社会、医护以及营养师共同的努力。  全国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约占总能量摄入的55%,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6.41%,脂肪占总能量的27.72%,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比例。而受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影响的餐后血糖,仍被大多数患者忽视。  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糖尿病患者进食规律,仅有个别地区有延后现象。其实,定时定量进餐,不仅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还能减少胃病等疾病的发生。  蔬果摄入较为单一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  调查发现,不同省份糖尿病人蔬果摄入类型不一样,总体而言都较为单一。因此,科学饮食概括起来就是:选择不同种类和颜色的果蔬,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例如,黄瓜、西红柿等叶茎类、瓜果类蔬菜,糖尿病人可适当多吃;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蔬菜,如土豆、山药、芋头、藕、蒜苗、胡萝卜等可少用,或减少部分主食量而食用。  水果食用量为每天100克~250克,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比如小国光苹果、木瓜、草莓、柚子、柠檬、杨桃、杨梅、杏、酸梨、白兰瓜、番石榴等。食用时间为两次正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最好不要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选择在血糖控制较理想、病情稳定时摄入,一般是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主食的量,更要平衡主食的结构:一般每日主食量为200克~300克,肥胖者控制在150克~200克。食用多种粮谷类食物,比如大米、面粉、玉米、大麦等,可以换着吃,并注意粗、细粮搭配。  除了主食外,乳制品、肉类和果蔬的摄入必不可少。糖尿病患者可谨记以下口诀:半两粮食1斤菜,4两水果1两肉(豆),3两牛奶1匙油,90千卡记心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果你餐后血糖高,一定看看是否犯了这5个错!

上一篇:

血糖高≠糖尿病 糖尿病正确诊断很简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