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春季要防“人发狂”

2018-12-11 20:32:47浏览:70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程守勤   李奶奶患有脑梗已多年,疾病复发让老人常常感觉抑郁,晚上睡不好觉,只能通过服用安眠药入睡。夜里9点多,李

本报记者 程守勤 
 
  李奶奶患有脑梗已多年,疾病复发让老人常常感觉抑郁,晚上睡不好觉,只能通过服用安眠药入睡。夜里9点多,李奶奶想想多年来因为自己的病拖累儿女,一时想不开,服下过量的抗抑郁药。凌晨时分老人才被家人发现,赶紧送到医院急救,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俗话说:菜花黄,人发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博士告诉记者,春天里人们的情绪波动最大,最容易产生自杀倾向。中大医院急诊中心前两天连续接诊了6名自杀患者,幸亏送来及时,最终才转危为安。一些自杀者仅仅因一些小事就可能诱发自杀冲动,其中女子自杀多为感情问题,而男子自杀多半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对于疾病缠身的老人,尤其是伴有抑郁症的,因为抗抑郁药起效慢,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袁勇贵博士分析,这可能与此期间人体内分泌有关,也可能与气候对人的精神影响有关。春季是气候剧烈多变的季节,人们心理状态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有所波动。气候的变化可以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改变又可以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春季这一季节对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对垂体产生的影响,会引起性激素改变。另外,春天的紫外线辐射和温度增高,体内褪黑激素增加,也易导致人躁动不安。

  他举例说,老百姓常说的桃花病,也就是心理学上的躁狂症或者有性色彩成分的其他情绪障碍。这个病一般高发于春季,它是一种双向发作的情感疾患,特性为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互或混合出现。其中,躁狂发作的表现为“三高症”,即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的特征为“三低症”,即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迟滞等。躁狂病人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一般有遗传病史,性格内向、孤僻、敏感,环境适应能力差,以及受到过精神刺激的人容易患上躁狂症。从小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遇到问题辨证看待,不要钻“牛角尖”,这对预防躁狂症的发生很有帮助。 

  春天里,哪些人要特别注意防范心理疾病的发生?袁博士表示,喜欢安静和沉思,不喜欢开玩笑,有悲观倾向的人;不总是悲伤,但容易引起悲伤反应或多愁善感的人;缺乏自信,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活力和主动性的人;小心眼,爱挑剔,对不满意和失败耿耿于怀的人;有精神疾病家庭史或既往发生过精神疾病者;生活长期不顺者或近期受到重大打击者等,在春天里要特别提防情绪上的波动,以免诱发精神、心理上的疾病。

  袁博士提醒,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发病前可能会有一些先兆。首先可能是行为上的改变,如逐渐变得懒散,工作效率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其次是情绪的改变,如喜怒无常,内心体验与情感活动不一致(该高兴时不高兴、该悲伤时无悲伤),对外界事物的兴趣降低。从大多数病例来看,睡眠是精神病复发的晴雨表,严重的睡眠紊乱通常是疾病复发的早期表现和征兆。所以,春季人们要特别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平时有悲观情绪或抑郁倾向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必要时应让他们在专业医生帮助下接受心理疏导以及药物等综合治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婴儿长期便秘警惕牛乳过敏

上一篇:

嗜酒病史是确诊关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