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35岁就该查青光眼

2018-12-06 14:07:09浏览:35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青光眼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增大,青光眼的患病率也会逐渐增高。由于青光眼视觉损害发展缓慢或者只影响病人的周边视

  青光眼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增大,青光眼的患病率也会逐渐增高。由于青光眼视觉损害发展缓慢或者只影响病人的周边视力,故而有人将青光眼称为“视力的窃贼”。当青光眼患者感到视力下降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

  眼前出彩圈要尽早就医

  青光眼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根据发病时眼前房角的状态,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类。

  患者发生急性青光眼一般都会有明显的眼部症状。急性青光眼又有小发作与大发作之分。小发作表现为,患者在暗处停留过久或在夜间会有眼胀、鼻根部发酸、视物模糊、虹视(视物有彩晕)等症状。这是由于在暗处人的瞳孔扩大,前房角关闭,眼压升高。这类患者经过休息或到强光下后就可缓解,使用缩瞳剂治疗也有效。大发作患者会出现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角膜水肿、前房变浅、瞳孔散大、眼压升高等症状。患者应尽快到医院诊治,若不及时降低眼压,很容易失明。

  慢性青光眼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往往不能察觉,一般到中晚期才发现。有时候,患者偶然用手挡住一只眼,发现另一只眼几乎失明才来就诊,此时已到晚期。

  如果患眼看见彩圈,同时还有视物模糊、眼胀、鼻根部酸痛、头痛等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夜晚出现虹视现象千万不可轻视,很可能是闭角型青光眼小发作。

  中青年人也要查青光眼

  一般说来,在35岁到40岁应进行一次青光眼排除检查,40岁以后每2~3年检查一次,60岁以后每1~2年检查一次。

  50岁以上的人,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者,高度近视者(度数大于600度),有夜间低血压,有硬化性及缺血性血管病变,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问题者是青光眼高危人群,要进行重点检查。此外,对于有类似青光眼症状者,包括眼胀、眼痛、虹视;在暗环境中容易发生眼胀痛;自觉视物范围变小,不明原因的视疲劳等也要进行检查。

  检测眼压是发现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不过,现在认为,仅测量眼压有局限性,因为50%的青光眼患者偶尔查眼压是正常的,只有把它同眼底视神经检查等多种眼科检查综合起来,才会更有意义。现在比较好的监测方法是进行眼底照相,观察有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

  青光眼患者要终身随诊

  青光眼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病情大多可得到有效控制。早期初次发作的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采用简单、并发症很少的激光治疗(激光虹膜切开术)。多次发作、房角有粘连、视神经有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对于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如果眼压不太高、视神经损害不严重,可先用药物治疗。如果眼压较高、药物不能控制,或者视神经损伤严重,有青年性青光眼等,应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由于青光眼的不可逆性,对于已经确定为青光眼的患者,应遵照医生提出的方案进行治疗,并需要终身定期随诊,对眼压、视神经、视功能进行随诊监测,以便医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做出正确的治疗。

  手术后的青光眼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眼压、滤过泡情况、眼前房深度、视神经与视野的情况,另外也需要注意晶状体以及视力等改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学步车不能学步

上一篇:

测血脂前别喝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