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颅内电极——诊治功能区癫痫的杀手锏

2018-12-13 11:09:50浏览:94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手术切除引发癫痫的病变脑组织(致痫灶),是治疗顽固性癫痫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当致痫灶与脑皮层重要功能区(如运动区和语言区)

    手术切除引发癫痫的病变脑组织(致痫灶),是治疗顽固性癫痫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当致痫灶与脑皮层重要功能区(如运动区和语言区)相临近或者相重叠时,贸然切除致痫灶,有可能导致患者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日前,我院神经外科癫痫中心对两例致痫灶分别位于运动区和语言区的顽固性癫痫病人,分别采用颅内电极监测技术,精确定位致痫灶和功能区,通过分次手术,在保证脑功能完好的情况下控制了癫痫发作。 
    受头皮和颅骨的干扰,特别是发作时肌电活动的影响,头皮脑电图有时不能提供痫样放电起源的足够证据,即使借助BESA分析等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手段,少数致痫灶仍无法准确定位。此时,若开颅将电极直接置于脑表面或置入脑深部结构(如海马),即可不受头皮、颅骨、肌电和日常活动的干扰,清晰地显示脑电图的细微变化过程,灵敏度高。结合视频技术记录到的临床发作表现,确定发作开始的时刻,从而区别原发和传导而来的异常放电,准确定位致痫灶。 
    当致痫灶与皮层重要功能区(如运动区和语言区)相临近或重叠时,必须对致痫灶、功能区以及二者的解剖关系进行更为精确的定位。若致痫灶切除不全,癫痫控制肯定不满意;而损伤功能区将导致患者术后的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解剖标志和临床经验对功能区的定位,往往与功能区的实际位置有偏差。开颅放置网状电极或联合应用皮层和深部电极,在病人清醒时借助颅内电极反复进行诱发电位、皮层刺激检查,可获得皮层功能分布图,从而设计安全的手术切除方案。对功能区周边的致痫灶,可以放心切除;对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致痫灶,无奈保留的同时,酌情行软脑膜下多处横纤维切开术,使相邻的神经细胞群不能联合起来放电,可降低临床发作的可能性,缓解病情。 
    与头皮脑电图相比,颅内电极脑电图的不足之处是患者必须忍受开颅手术放置电极的痛苦和风险(加上致痫灶切除术,患者需要先后接受至少两次开颅手术),而且颅内电极的覆盖范围有限,可能会漏过覆盖范围以外的痫样放电。因此,颅内电极脑电图不能取代头皮脑电图。对患者临床发作形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头皮脑电图资料的全面分析,将使颅内电极的埋植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用较少的电极埋植达到定位的目的。国外的一些癫痫中心采取更彻底的大骨瓣开颅的方法,埋置更多的网状电极,覆盖的大脑表面范围大,包括内侧面和脑底面,形成了脑电图的立体化监测,对分析痫样放电的起源、特征、范围和传导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此方法带来的医疗费用的增加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我院癫痫中心在综合分析颅脑MRI、PETCT、BESA致痫灶定位分析结果后,为两例患者置入的颅内电极位置和范围都很合适,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节俭性。 

脑科中心通讯员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脑垂体瘤莫误诊为冠心病

上一篇:

除夕,西南医院医疗队奔赴贵州抗冻救灾第一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