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救援者须防高原反应

2018-12-06 16:20:30浏览:19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以来,各地纷纷派出各路救援队伍急赴灾区参与救援行动。在全国上下抓紧时机抗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以来,各地纷纷派出各路救援队伍急赴灾区参与救援行动。在全国上下抓紧时机抗震救援的关键时刻,专家提醒说——

  初入高原 多数人易发高原反应

  初次进入低压、低氧、寒冷、强紫外线和干燥的高原时,为适应这种环境,人体会作出反应。但如果反应过度,则不能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反而产生损害自身的后果。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高原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其中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据国内报告,海拔2688~2888米的高原病发生率为6.1%,3050~3798米为39.9%,4050~5180米为92.9%。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可出现急性高原病,经3~19天的习服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急性高原病危险大

  按发病的急缓与病程长短,高原病分为:

  急性高原病  具体可分为急性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慢性高原病分为慢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性心脏病和混合型高原病。多发生于进驻高原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病急、病程短、危险性大。

  轻症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应激反应,也是最常见的高原病。多在进入高原4~5小时开始发病,48~72小时为发病高峰,返回平原后可不治自愈。其主要症状为:头昏、头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体征常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四肢水肿、口唇紫绀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急性重症高原病而危及生命。

  慢性高原病  多发生于生活在高原半年以上或原有急性高原病迁延不愈者,少数高原世居者亦可发病。

  如何应对高原反应

  一旦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人们不必恐慌,要根据反应程度进行治疗。对于反应轻者,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症状会在1~3天减弱或消失。

  对于已影响到睡眠的反应较重者,比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输液、吸氧等治疗,或尽快离开高原返回内地。一般有高原反应的人一旦进入机舱或到达平原,这种反应便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救援者保健七注意

  救援者的身体健康是保障救援的基础。为保证救援者的健康,特提出以下建议:

  1.患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肺功能差和感冒的人,均不宜进入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2.人们常用吸氧的方法来缓解不适。虽然吸氧的确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会重新出现,这就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因此,不要一开始出现高原反应就吸氧,而要尽量靠自身适应。症状不重(特别是在静息时症状比较轻微)的人最好不吸氧。

  3.保证充分的睡眠,以增强大脑在保护性的抑制状态下对低氧的耐力。

  4.暂时不要洗澡,以防感冒和机体耗氧量增加。而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

  5.进入高原第一个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觉。

  6.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奔跑。很多人开始没有什么高原反应,到了晚上症状才出现。

  7.适当降低3500米以上高海拔区的劳动量。

  预防高原反应小处方

  处方1:吃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和蔬菜及水果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不仅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还能增强肺部的弥散能力和红细胞的氧合作用,有利于改善初入高原的救援人员的缺氧状态。但要注意少食脂肪,勿饱食。

  处方2:防寒保暖  寒冷容易使人感冒,进一步加重氧耗量或引发严重的高原反应。所以,救援者要及时增减衣物。

  处方3:皮下注氧  可在出发前一天或当天于腰间皮下注氧600~1200ml。

  处方4:服抗缺氧药  如适当服用抗缺氧制剂红景天等。

  处方5:减少工作量  可采用分班、隔段的作业方式。

  处方6:半卧位 睡高枕  此种睡姿可降低心脏负荷及颅内压力,且利于腹式呼吸和睡眠时的氧供。

  处方7:平衡心态  救援人员应不失时机地屏弃精神紧张、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等不良情绪,树立自信心,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武警总医院  王立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面对低温暴雪不必过多顾虑

上一篇:

自制面酱需防中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