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异常多汗 水通道蛋白在作怪

2018-12-14 09:43:34浏览:9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Bothnia型掌跖角化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手足皮肤角质增厚,增厚角质层平坦、光滑,遇

  Bothnia型掌跖角化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手足皮肤角质增厚,增厚角质层平坦、光滑,遇水后迅速发白肿胀,形如海绵状。患者通常还伴有明显的掌跖多汗并因此继发手、足癣及甲癣。既往该病病因不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日,在我院皮肤科遗传组的努力下,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得到了基因层面的解释。研究组在临床上确诊了一个Bothnia型掌跖角化症的大家系,收集了家系成员的生物标本,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结合既往的连锁分析研究结果,首次在国际上确定了该病的全新致病基因为水通道蛋白AQP5。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通过免疫组化、细胞肿胀实验及电生理学实验证实,AQP5基因突变后可导致水通道蛋白5功能学增强,导致其水通透性增强,并且对外周低渗刺激更加敏感。这一结果揭示了患者临床掌跖多汗及皮肤角质遇水迅速发白等临床表现的发病机理。

  AQP5是一种主要表达于唾液腺及皮肤小汗腺的水通道蛋白,主要介导水分子跨细胞膜通透转运。既往基因敲除小鼠研究认为,AQP5蛋白可能与小鼠足跖出汗有关。研究组的工作进一步证实了AQP5通道的通透性增强可以导致人体的掌跖多汗及表皮角化过度,该发现将为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手足多汗现象的治疗提供全新的药物分子靶点。

  该研究也提示,皮肤的膜通道蛋白(包括离子通道及非离子通道蛋白)对于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生长发育调节、生理功能的发挥以及感觉刺激的生成传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研究的论文已于近期发表于皮肤科专业顶级杂志——《研究性皮肤病学杂志》上。


  链接    皮肤离子通道病

  2012年,北大医院皮肤科遗传组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皮肤离子通道病的概念。该类疾病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出现皮肤及附属器形态及感觉异常,例如原发性红斑肢痛症、Olmsted综合征等疾病。此次研究确定了一种新的皮肤通道病——AQP5水通道蛋白突变所致的Bothnia掌跖角化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33项医疗成果获福建省科技奖

上一篇:

患巨大脑膜瘤少女成功获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