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雾霾,“兰州办法”为啥有效?

2018-12-18 21:20:56浏览:9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连日来,华北地区再遇霾伏。不让百姓的心肺之患迁延不愈,应成为各方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兰州办法不妨一试。西北重工业

       连日来,华北地区再遇“霾伏”。不让百姓的“心肺”之患迁延不愈,应成为各方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兰州办法”不妨一试。西北重工业重镇兰州曾长期顶着“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甚至成了“卫星都看不见的城市”。然而,经过最近三五年治理,兰州稳定退出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2015年底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虽然要彻底变“蓝”还须过大关,但“黑兰州”确已不再。

兰州石化厂冒出的浓烟(图片来自网络)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两山夹一河”,秋冬季静风天气多,污染物不易扩散。与东部大中城市相比,工业结构偏重,科研力量薄弱。

  这几年,兰州大气治污用“笨”办法狠抓落实。整个兰州市区被划成1482个网格,逐一落实减排责任。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干部24小时驻厂监察,1296台锅炉全部进行煤改气。2013年以来,因为治污不力问责近千名干部,一批治污得力的干部获提拔重用。现在,兰州市每个格子里有多少台燃煤炉子、每台炉子“吃”多少煤,能精确到个位数。

如今兰州又见蓝天(图片来自网络)

       重拳治污之下,兰州市能源结构迅速优化,城市布局逐渐合理,为科学治污腾挪出空间。2015年兰州GDP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治污不但没有影响发展,还给城市带来转型机遇。

  实现“兰州蓝”靠的是“认真”二字,靠的是严格执法、管控和监督。一些地方,讲起科学治污头头是道,说起执行斤斤计较。没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科学治污就只是纸上谈兵,甚至变成慢作为、不作为的托词。从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察看,仍有排污企业顶风作案,一些地方等风来、靠投入、要项目的思想仍然存在。

  治霾之策当然远不止“兰州办法”这一条。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也是目前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做法。然而,“千方百计”离不开撸起袖子,只有扎扎实实把要求落实到行动,才是破解治霾困局的正途。

       兰州市的治污经验具体可概括为10个字,即:“关、停、搬、改、管”和“听、查、看、访、办”。这10个看似简单的字,让很多人流下了艰辛的汗水,让很多企业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投身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落实责任,强化担当,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真正发挥了中坚作用。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治污工作,经常开展“杜绝使用有烟煤炉”、“少开一天私家车”等活动,使全市形成了“爱护家园,人人有责”的氛围。很多企业能够站在城市建设的大局上看问题,积极响应省市号召,无条件服从指挥,全方位配合支持,使全市很快形成了区域统筹、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重点治理讲科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研究表明,兰州大气污染属于“自生型”污染,其中工业废气占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约50%,扬尘占到约20%,机动车尾气占到约17%,低空生活污染占到约13%。为了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省市积极寻求高层次智力和技术支持,与中国环科院合作进行兰州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治理“院士行”等活动,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污染治理把脉会诊。对症下药制定了综合治理规划,确定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和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凝炼实施了916个项目,使治污工作取得了多重效应,环境质量日益改善,优良天数逐步增多,群众直接受益比较明显。据省市卫生疾控部门统计,2013年至2014年冬季采暖期,兰州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比上年下降27.33%,就医费用下降47.4%。正如省委书记王三运所说:“兰州治污是用决心、行动和效果说话,而决心源于民意,行动胜于纲领,力量来自群众。”

       医牛点评:

       什么时候,兰州的“成功经验”可以被复制到其他重污染城市中呢?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雾霾可以逃 人心不能散

上一篇:

“右立左行”,到底行还是不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