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吃糖 有没有那么可怕

2018-12-05 12:38:19浏览:58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可基  几百年前,糖曾经是贵族的珍贵食品;今天,糖却背负上有害健康的恶名。含糖碳酸饮料成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李可基 
  
  几百年前,糖曾经是贵族的珍贵食品;今天,糖却背负上有害健康的恶名。含糖碳酸饮料成了儿童肥胖的罪魁,女士们更视糖为美丽身材的大敌,糖尿病的病因也直指糖及其制品。其实,糖有点冤枉。

  喜欢甜是人的本能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对不同味道的记忆,用棉签蘸上酸、甜、苦、咸、鲜味的液体,点在舌头上,测试他们天生的反应,结果只有甜味使他们做出吸吮的动作。这意味着人对甜味的喜好是一种本能。在没有甜味剂的时代,甜味与能量可以画等号。在食物供给不足时,那些能够辨别甜味的人获得了更多的能量,这也意味着他们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可是,现在人的食物充足了,体重随之快速增加,慢性病也日渐增多。这时,糖自然而然地被列入肥胖和慢性病增加的祸首之一。

  糖与肥胖无必然联系

  肥胖的原因远较人们想象得复杂。科学家发现,生命早期的生长发育环境形成了某种进食和保存能量的模式。在子宫里吃不饱的孩子(出生体重偏低),出生后胃口大,容易发胖。在子宫里就吃得太多的孩子(出生体重偏高),胃口本来就大,更容易发胖。仅就饮食因素而言,把肥胖归因于某一类食物,如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目前还得不到过硬的证据支持。尽管如此,人们却毫不犹豫地将糖列为导致肥胖的不良食品,含糖饮料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退出了美国校园的自动售货机,美国的一些州正在热议对含糖食品征税的法案。然而,所有这一切仅仅是根据一些片面的研究证据。

  别说糖尿病是吃糖得的

  不仅肥胖被归罪于糖,糖尿病的名字也使糖背负了不实的指责。糖尿病的名字以及后来对其血糖升高特征的认识,使很多人至今相信糖尿病是吃糖造成的。其实,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不喜食甜品的人也得了糖尿病,而喜吃甜品的人并不一定得糖尿病。现代医学认为,除了遗传等内在因素以外,糖尿病的原因与肥胖、体力活动减少、油脂吃得太多、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粮谷加工得过细等很多饮食和生活因素都有关系,仅仅限制吃糖并不能预防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有条件地吃糖。

  甜的是糖,不甜的也是糖

  很多人认为,甜的是糖,不甜的就不是糖。误解在于没有认清淀粉的化学本质——成百上千个葡萄糖的聚合物。生理学家早就证明,淀粉在人类的消化道能够快速分解为葡萄糖。这一过程从口腔就开始了,当我们长时间咀嚼馒头,会逐渐发现嘴里发甜,这就是由于口腔中的淀粉酶分解出葡萄糖的结果。

  另外,人们对粗粮也有一种误解。比如,细玉米面是粗粮还是细粮?人们一般认为大米和白面是细粮,而玉米面、小米等是粗粮。其实,营养学上的粗细主要指谷类加工的程度,这里对人体的重要影响是糖消化吸收的快慢。“细”意味着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快、吸收快,因此血糖上升得快;反之,当谷类碾磨加工得粗时,含有更多的纤维,减慢了淀粉的消化吸收速度。因此,细玉米面应算做细粮,而现在很难买到的85小麦粉应算做粗粮。

  莫以糖为敌

  既然糖对健康的损害没有定论,糖又可以满足人们对甜味的享受,为什么我们要慢待糖呢?从营养学上讲,糖虽然可以补充能量,但却没有其他营养成分,也就是空热量。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曾考虑建议限制能量供给不超过一日总能量的10%(由于产糖国的反对,最终没有推出),大约相当于50克蔗糖。这里的依据是如能保证食物搭配合理,适量的糖摄入不会破坏基本的营养供给。鼓励吃糖也许过分了,但硬要把人类嗜甜的本能钉在不良食品的十字架上,多少有点对不起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新资源食品 你想尝尝吗

上一篇:

测测你的饮食抗衰老指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