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保护听力从点滴做起

2018-12-06 20:26:45浏览:70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今年3月3日是第13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减少噪声,保护听力。专家呼吁养成健康用耳的习惯,自觉采取措施减少噪声危害,

  今年3月3日是第13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减少噪声,保护听力。专家呼吁养成健康用耳的习惯,自觉采取措施减少噪声危害,做到保护听力健康。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将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国外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伤害密切相关。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噪声导致的听力残疾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现代社会噪声危害日益加大,如何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一般人都会认为,居住在山里的人听力肯定比城里人好。结果如何呢?一位学者对长期居住在深山和相邻城市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做了听力调查,却发现不管是哪个年龄段,住在深山的人听力都比城里人差。学者们不敢相信结果的真实性,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结果发现居住在深山的人,自幼开始,不管是丧葬、嫁娶、过年和过节,都有放鞭炮的习惯,且放鞭炮的频率比较高。原来是鞭炮引起的噪声性耳聋,结果的真实性得到了确认。可见,噪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可能并未察觉,其实噪声已经损害到我们的听力了。

  何谓噪声?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会引起听力损害的声音称为噪声。短暂的强噪声和长期持续的噪声暴露都会引起耳聋,这种耳聋称为噪声性耳聋。如节假日燃放鞭炮、炮声、舰艇轮机声、飞机起降声、卡拉OK声和迪厅音乐声等强噪声,可能接触一次便会引起听力损害。纺织机器声、随身听音乐声、电脑主机轰鸣声、电话及手机铃声等的长期持续接触,会缓慢引起听力损害,本人可能并无觉察。因此,减少周围噪声、保护听力,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如何早期发现噪声性聋? 噪声性聋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听力水平在言语频率500-2000Hz时,对言语交流的影响不大,本人一般也不会察觉,听力检查时可有单个频率听力下降,就是在4000Hz特征性呈现“V”形切迹。随着病变的进展,各频率听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对噪声环境生活和工作者,应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对噪声敏感而短期内听力下降明显者,有条件的话最好调整工作环境。如果您没有从事明显的噪声工作,但是在嘈杂的地方总觉得听别人说话的声音小,或者总是分辨不清对方说话的内容时,请一定注意是否有轻度的听力下降,建议到专业的耳科或听力中心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查。如果早期发现,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缓听力下降。

  生活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里,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噪声,但可以做好个人防护。在从事有噪声的作业时,配备耳塞、耳罩、防声帽、防声通讯等防护用具,并做到正确使用,使噪声到达耳朵的强度降低而不至于损害听力。对于各种娱乐噪声和手机铃声,只要做到使用频率低、音量小,是可以避免引起听力损害的。

  延伸阅读

  生活中如何保护听力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  龙  墨

  高危工作者要坚持使用护耳器

  听力损害的高危人群包括乐器演奏者特别是京剧演出的伴奏者、京剧演员、指挥家、机场、呼叫中心、迪厅、KTV工作人员、建筑工地施工人员等。这些环境的噪声强度很大(超过90分贝),经常在这种高噪声环境下的高危工作者要坚持使用护耳器。

  护耳器有耳罩、耳塞和隔音帽三类,其效能各有不同。护耳器的降音效能与制作材料和设计的式样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取决于密封程度。耳罩在降噪效果和舒适度上都较耳塞为佳,耳塞小巧、佩戴隐蔽、方便。戴用耳塞后,听力虽然变差,但仍可听到车间危险信号,并能听懂大声言语,故不妨碍工作。坚持使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阻隔一部分噪声。若临时找不到耳塞,可用棉花球、纸球塞进耳朵,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还要避免爆震引起的声损伤。突然发生的爆震或强声会引起急性听觉器官损害,常见于军事训练和从事各种爆破性作业时,如开矿、采石、建筑等施工。生活中的一些意外,如锅炉、煤气罐、高压锅,以及家用电器的爆炸,巨雷轰响等也可引起爆震性声损伤。预防的措施有:对于长期从事与爆震有关的人员,应对其加强预防知识的宣教,以便发生急性事故时不致慌乱;平时应配戴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和防声帽等;在紧急情况下,可用小手指塞入外耳道内,及时就地背向爆震源卧倒;采用闻声张口的方法可减轻声损伤的程度。

  连续听音乐不要超过60分钟

  经常戴MP3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此外,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因为耳塞式耳机直接塞入外耳道里,声音没有出处,都向着鼓膜发过去,声音全部被鼓膜接收,对听力的损伤更大。一般来说,听到同等音量的音乐,用耳塞式耳机比头戴式耳机的音量高7~9分贝。头戴式耳机有通气孔的更好,可以把噪声能量集中的低频信号部分排放到耳外。

  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在地铁、公交车里,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尤其是地铁里,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会对人的耳朵产生一定的压力,再戴上耳机紧紧地压在耳朵上,大强度的声音不断地撞击耳膜,就会造成耳蜗内毛细胞的损伤。听音乐时,不要过分追求音质效果,把低频音放得很大,这样会对耳蜗内的毛细胞损伤非常大,且不要两只耳朵一起听,可左右轮换,耳塞不要塞得太紧。在室内听音乐时,可采用功放音响,减少耳机的使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减肥留神脂肪肝

上一篇:

坐车玩手机 当心玩成近视眼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