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因人而异 吃好一日三餐

2018-12-05 12:47:10浏览:98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日三餐是生存的根本,是生活、学习、工作的能源;吃好一日三餐,才能有好身体、好心情,才能保证学习和工作效率。那么,怎样吃
一日三餐是生存的根本,是生活、学习、工作的能源;吃好一日三餐,才能有好身体、好心情,才能保证学习和工作效率。那么,怎样吃才算吃得好?“早餐吃得饱、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是否适用于每一个人?

  吃好一日三餐,包括每天总摄入量的餐次分配和食物构成,这就需要根据个体的生理状况、工作和作息特点、进餐内容等调整。胃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的排空,以糖类最快,蛋白质次之,脂类最慢;稀食的排空快于稠食;混合性食物餐的排空时间一般为4~5小时,故两餐间隔以4~6小时为宜。

  早起早睡人群 晚餐要少吃

  一天摄入量的三餐分配以3.5∶4∶2.5为宜。这一人群因起得早,上、下午的学习、工作时间均较长,需要足够的食物提供能量来维持体能和保证效率。而晚上,由于睡得较早而不再有较大的消耗能量的机会,如果晚餐吃多了,除可能发生积食、消化不良外,多余的能量还可能转化成脂肪沉积在体内,久之将发生肥胖。因此,这一人群较适合“早餐吃得饱、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 

  晚起晚睡人群 可适量吃夜宵

  一天摄入量的分配以3∶3.5∶3∶0.5或2.5∶4∶3∶0.5为宜。这一人群大多属于“朝九晚五”的白领、研究生和经常晚上加班加点的脑力劳动者。其工作、学习和活动的时间是:上午略短,下午和晚上差不多。

  如果这些晚上开夜车者还坚守“晚餐吃得少”的信条,就可能因晚餐量少,加上用脑后思绪活跃却又饥肠辘辘而难以入眠,长此以往则影响健康。因此,这部分人群的三餐宜接近“三餐均分”,可适量吃夜宵。将早餐减下的少部分食量留作夜宵,既可避免早上晚起后早餐过饱影响午餐的摄入,又可避免深夜饥饿状态下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睡眠。然而,超重和肥胖者就要尽量避免吃夜宵了。

  其他人群 宜少食多餐

  如老年、胃肠功能弱和糖尿病等人群,宜将一天的总量分为多餐食入,即少食多餐。前两类人群常因胃肠功能衰退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每餐少食,可减轻餐后胃肠和代谢负担;通过多餐,即可补足一天所需要的量。对于糖尿病人群,少食多餐可降低餐后血糖负荷和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


  一日三餐食谱

  早餐:清淡易消化

  参考食谱:一杯牛奶(酸奶)或豆浆、稀粥,50~100克馒头或菜包子、全麦面包(加一小块奶酪),一个鸡蛋,少许蔬菜色拉。

  人晨起常常睡眼惺忪,胃肠道也还处于休眠状态,再加上一夜未喝水和水分的蒸发,血液黏滞度较高,消化液分泌少,常无食欲。因此,起床后喝杯温开水,活动30分钟后再吃早餐最为适宜。

  早餐宜清淡、易消化,有足够的主食和适量水。其中来自主食的葡萄糖可满足脑的能源供应,并促使大脑产生5-羟色胺,使人心情愉悦,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

  午餐:吃八九分饱

  参考食谱:100~150克米饭或面食,50~100克肉类或禽类,1两豆制品,150~200克绿叶或茎类蔬菜,一小碗紫菜虾皮汤。

  基于上、下午工作和学习对体能的消耗与需求,午餐要吃饱,这个吃饱可理解为吃八九分饱。若吃得太饱,既不舒服,又可因餐后血液汇集消化道而感觉头昏脑涨,影响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晚餐:精美且清淡

  参考食谱:100克左右米饭或面食或其中部分为粗粮,100克鱼、虾或海产品类,一个肉、禽类小荤,150~200克绿叶或豆角或豆芽类蔬菜,一小碗番茄冬瓜汤。

  晚餐是全家相聚共享天伦之乐的一餐,可做得精美些,但宜清淡易消化,以便到睡觉时基本达到空腹状态。

  夜宵:量少且简单

  参考食谱:熬夜加班者的夜宵可以是一杯热牛奶,再加少许干点,如馒头、面包或饼干。温热的牛奶可促进胃肠道血流、促进睡眠。 每个人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习和工作特点,在三餐间或晚餐后食用1~2份水果和一小把坚果。


  三餐不要这样吃

  尽管吃好一日三餐对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很重要,但还是有相当部分人对吃好一日三餐存在某些错误认识,如三餐搭配不合理、不均衡,总能量摄入不足等。

  错误一  不吃早餐

  多见于“九点班族”、学生和经常“开夜车”者。这些人常常因睡眠时间不足,致次日早上睡眼惺忪而没有食欲,或没能留出充裕的早餐时间而养成不吃早餐或匆匆吃几口了事的不良习惯。

  不吃早餐对人的最直接影响是学习和工作效率低、易疲劳和记忆力差。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消耗,血糖水平很低,而大脑代谢的能量(燃料)主要来自葡萄糖,若不能从早餐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葡萄糖能量,大脑的思维活动就会受影响,甚至迟钝。

  此外,自晚餐至次日午餐的间隔时间长达15~16小时,这期间胆囊不仅因为没有受到食物的刺激而不分泌胆汁,还可因胆汁在胆囊内的储存时间长而使其水分重吸收,易发生胆汁浓缩和胆泥或结石形成。

  错误二  只吃菜不吃饭

  多见于刻意减重、减肥、经常聚餐或饭局应酬的人群。这部分人以为不吃饭没关系,只要多吃菜,尤其是保证荤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就可以了。其实,饭(主食)的重要性已如上述,对维持大脑功能和思维的敏捷极为重要。即使不吃饭,大脑和某些脏器或组织仍需以葡萄糖作为工作的动能。为此,人体就不得不通过分解自身肌肉或摄入的蛋白质,并将之转化为葡萄糖供能。这一过程既增加了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又浪费了部分蛋白质,削弱了体内骨骼肌量。

  错误三  以水果和蔬菜代饭

  多见于爱美人士和刻意减肥的女性。这部分人群将三餐中的一餐改为由水果(苹果)、蔬菜代饭,片面地认为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多吃可以美容,也可饱腹。其实,尽管蔬菜和水果富含微量营养素,但其所含的宏量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糖)、脂肪和蛋白质却很少。

  以50kg体重、轻中等体力工作者,每天每公斤体重需30~35千卡能量计,全天共需1500~1750千卡,分到每餐为500~580千卡。如果以一餐摄入250克苹果加500克茎叶类蔬菜汁,初算得前者的能量约125千卡,后者的能量不足100千卡,远远达不到半天学习和工作所消耗的能量。而且,过量摄入膳食纤维还会影响部分营养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吃动平衡 保持健康

上一篇:

秋天饮食有讲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