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居民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有的人是休闲旅游,有的人是开会考察。无论出国的目的是什么,人们在工作、赏景、购物之余,一定要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其中包括体验品尝当地的美酒佳肴。
出行前看看哪些食品不能带
对于有多次出境游经历,已经多少了解一些国外饮食的人来说,吃什么和怎么吃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那些初次出国,或者出国经历少的人来说,出国前肯定要做些准备,譬如要在行李中放上些方便面、榨菜、牛肉干等等。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许多国家海关规定,不许带食品入境,特别是肉制品、新鲜果蔬等。当然,一些国家海关查得很严,另一些国家查得会相对松些。如果去澳大利亚,基本上是件件行李都要查,查出来违禁食品不仅要没收,而且还要罚款。美国近年来的检查也越来越严格。相对来说,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检查得比较松。但旅行者最好不要冒险,以防影响心情和行程。
特别提示:出国之前,在网上查查,看要去的目的地国家具体的规定是什么,不让入境的食物坚决不要带。
海外中餐不够地道
到了旅游目的地,跟团游的,吃饭基本上都是去中餐馆。说实话,国外中餐馆饭菜的口味不敢恭维,出游者要有心理准备。因为海外中餐的做法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进行了调整,国人吃起来肯定觉得有些不伦不类。肉类的烹调基本上是过油后,浇上不同口味的汁就是一份菜。很多外国人对中餐的认识是基于海外中餐馆的餐品,和真正的中餐相差甚远。
到国外参加会议,大多没有会议餐,如果有,也是冷餐或只管一到两顿。在笔者有机会出国的最初那几年,在餐饮方面也是挥之不去的中餐情结。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去找中餐馆,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点菜,另一方面是觉得中餐合口味。但随着参加国际会议的增多,我也逐渐了解了西餐的餐饮情况,学会点菜了。所以,现在出国基本上都是到当地的餐馆吃饭,一方面品尝当地的佳肴,另一方面通过饮食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等等。
吃西餐先学会点餐
在欧美,西餐的做法是以煎、炸、煮为主。一份完整的西餐包括开胃菜、汤、沙拉、主菜、甜点,当然还有酒等饮料。主菜以肉(牛肉、猪肉、羊肉)为主,也有海鲜。面包一般会包括在内,不用单点。国外的面包烤得很好,不应该错过。西餐是按照一人一份准备,不像国内,点上许多菜大家分享。西餐的吃法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各点各的,各吃各的。
在吃西餐时,服务员一般会先问你喝什么,但不会像国内的服务员那样锲而不舍地向你推销饮料。可以选择的有水:有收费的,也有不收费的,如矿泉水、含气的苏打水等;饮料:各种各样饮料,国外有的牌子现在国内也都有;含酒精饮料:如啤酒、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还有烈性酒,后者一般为39度;其他:如茶和咖啡。咖啡、茶一般是餐后点,但需要的话,也可以餐前点茶。喝杯热茶,可以解渴解乏。推荐清淡的、不含糖的饮料。
西餐的主菜中基本没有蔬菜,如果有也多是用来点缀的。而蔬菜是人们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旅行中,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蔬菜是必点的餐食。推荐蔬菜沙拉。
在肉类食品中我推荐牛肉和鱼。鱼可以作为首选,特别是海鱼,多是煎、烤制成,很新鲜。牛肉一般是煎制的,建议点八九分熟的牛排,如果太嫩了会带血水,一般国人吃不下,而且会倒胃口。
特别提示:欧美餐饮的量比较大,不要吃过量。如果对美酒感兴趣,可以选择当地产的葡萄酒,口味不错,同类的产品在国内价格不菲。
亚洲饮食吃出文化
日式餐食主要采用切、煮、烤、蒸、炸的方法,比较单纯,烹调过程中考虑色、香、味的搭配。日式餐食的拼摆和器皿的使用很有讲究,体现黑白赤黄青五色、甜酸苦辣咸五味,需要用眼观、鼻闻、耳听、嘴触、舌品,动用五官全方位地品味。日餐的品种多、量少,但营养搭配合理。吃日餐点餐一般没有问题,菜单即使是日文,基本上也能看懂。日式料理的名菜有生鱼片、寿司,还有铁板烧、天妇罗、配生鸡蛋吃的牛肉火锅和类似中国涮羊肉的牛肉水锅。日本的清酒值得品尝,冷饮、热喝两相宜。
泰国菜的用料以海鲜、水果、蔬菜为主,特点是酸辣、开胃。比较经典的特色菜有阴功汤、炭烧蟹、炭烧虾、猪颈肉、咖喱蟹等,主食是米饭,比较适合我们的口味,点餐难度不大。路边、餐馆、宾馆的菜品各有特色,都值得品尝。游客也可以选择游船项目,边坐游船、边赏景,边品美食。
特别提示:在国外就餐,食品安全第一。要选择看上去比较卫生、整洁的餐馆。
链 接
为了帮助中国居民在外就餐时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即便在国外就餐时也能吃得美味,吃得健康,从2007年开始,中国肯德基每年捐资200万元,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了 “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主要用于捐助与餐饮健康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项目。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期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向社会大众传播正确的餐饮观念,以促进大众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