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河北平泉特产:改刀肉

2018-12-17 20:44:37浏览:70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改刀肉  改刀肉是河北平泉的特产美味。改刀肉其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人。2007年,平
河北平泉特产:改刀肉
改刀肉
  改刀肉是河北平泉的特产美味。改刀肉其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人。2007年,平泉 “五魁园”改刀肉制作技艺,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改刀肉的简介
  改刀肉以猪肉和竹笋为主料,切成丝翻炒,边炒边加入鸡鸭汤、口蘑汤、酱油、绍兴酒、香油等。待肉丝、笋丝成金黄色后,浇上汁水,盛入盘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道,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
  由于平泉改刀肉重在刀工和火候,做法独特,所以冬季放在篓子里可以存放一百天以上,即便在夏季的三伏天仍可存放一周,加热后再吃其味如新。
  二、改刀肉的做法
  1、将猪肉(猪臀尖肉)片成大薄片,再切火柴粗细的丝;
  2、玉兰片泡发,洗净,切成火柴粗细的细丝,用开水焯一下;
  3、葱、姜、蒜切细丝备用;
  4、勺内加底油,烧至四成热,放肉丝煸炒,边炒边淋入少许油;肉丝水分快干时,放入葱、姜、蒜及玉兰片丝略炒,加入酱油迅速翻炒;
  5、成深红色后,加入洗净的口蘑和鸡鸭汤略煨,加入味精、湿淀粉煸炒,滗出余油,烹料酒和醋,淋香油出锅。
  三、改刀肉和五奎园
  清朝道光年间,御膳房有七位厨师,争相创造新菜谱。主厨师刘德才想,用猪肉、水笋并炒,其味道可能更佳,经多次试验,终于炒出美味佳肴。献给皇上,道光帝备加称赞。因为这道菜在刀工上经过多次改进,故名“改刀肉”。其做法是:用四成猪臀尖瘦肉,一成猪脖领肥肉,先切成极薄的肉片,然后瘦肥肉按四比一搭配,再顺切成火柴梗粗细的肉丝。粗细要均匀,不能连刀,不能切成韭菜扁,不能切成老鼠尾(一头粗、一头细)。切笋丝更精细,先将发泡好的水笋,用骨汤煮一遍,然后切成如纸的薄片,再顶刀切成如发的细丝。最后,配以口蘑汤、鸡鸭汤、料酒、陈醋、香油、白油、葱、姜、蒜等各种调料。
  刘德才创造了此味佳肴,到老了,还是被赶出皇宫。他孤身一人,辗转出京,流落到塞外八沟(即平泉)。当时的八沟是塞外通向关里的重镇,行客往来,商贾云集,有“拉不败的哈达(今赤峰),填不满的八沟(今平泉)”的盛誉。刘德才定居下来,在镇上开了一座小餐馆。由于烹调技艺超群,引来八方顾客,生意十分兴隆。许多顾客在这里吃过“改刀肉”以后,还要再买上几盘,装在食盒里,带回故乡给家人品尝。更有蒙古王爷每年进京路过这里,总要带上“改刀肉”到京馈赠亲友。
  刘师付过世后,五个徒弟谨遵师嘱,合力办好餐馆,兴旺不减当初。一日,共同商量起个字号,大师兄说:‘我们五个是一师之徒,起字号也应按这个意思起,就叫‘五奎园’怎样?”众兄弟拍手称赞。于是请来举人任维岚隶书“五奎园”金字匾额。
  “五奎园”师兄弟五人,各收门徒,代代相传,历传八代,160余年,据说,牌号至今未倒,名声未衰。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老北京臭豆腐(图片)

上一篇:

是北京房山区特产:十渡农家菜(图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